分享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票房的显著领先,并非仅仅是商业或文化的个别现象,实则昭示了我国文艺产业在生产力方面的一条创新路径。

实际上,《哪吒2》并非唯一,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流浪地球2》同样以预言般的笔触展现了相似的深层意义。

电影产业应该是整体性的工业化体系,其中门径涉及生产、发行、放映等,当然,最根本的环节依然还是生产。百多年来,中国电影的历史积累当然丰厚,经验教训也值得总结,而有一点需我们正视,那就是,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是在西方电影产业的框架范式中艰难探索的,因文化历史的土壤不同,必然会有水土不服;与此同时,电影生产技术也涉及到区域保护的“核心技术”,在这样的语境里,能够得到国际认可已殊为不易,更不要说在西方电影的基本框架中去获得真正的话语权。

然而,在《流浪地球》和《哪吒》两部系列前后相继且持续升维的作品表现力里,我们看到了团队难得的自主坚持:在拍摄时遭遇国外团队的“技术保护”,《流浪地球》剧组从中颖悟到身着航天服演员“挂”在墙上的合理休息姿态,《哪吒》团队在制作过程中也意识到国外外包团队存在着对中国剧组的“傲慢与偏见”……在国际合作中,团队并不将所有的问题都完全归咎于自身,这至少说明了,国内电影正在日益摆脱国外电影产业的控制力和压制力,自主性的增加带来的是创作权的话语提升,这反馈在作品中,就是电影技术的细节度、电影最终呈现的高艺术水准以及电影内涵中显现出来的强悍的民族主体性,这些恰正是“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内涵:先进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和引领全球创新。

我必须着重指出,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普遍存在一种观念——即作品若能吸纳国外技术团队的加盟,就意味着其具备了“国际化”和“先进性”的特质。然而,这种观念可能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后果,那就是在作品推向市场后,往往会出现观众接受度不高、消化不良的问题。以春节档为例,电影《封神2》就遭遇了口碑两极分化的尴尬局面,正反映了这一现象。 相较之下,《流浪地球2》与《哪吒2》则显得尤为难得。这两个团队都自信满满地展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思想内涵。其中,《流浪地球2》以鲜明的集体主义精神为旗帜,而《哪吒2》则彰显了革命斗争精神。这些无疑为中国式现代化理想的具体呈现提供了最生动、最深刻的文艺表述。

发布时间:2025-02-24 10:29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