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晨的阳光还未完全洒满大地,一群老年人便早早地结伴而行,他们来到了小区边上的社区长者食堂,准备聆听一场由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带来的诊疗讲座。午餐时分,放假在家的孩子们也来到了这里,他们围坐在餐桌旁,摊开手中的习题册,与小伙伴们并肩作战,共同“攻克”寒假作业的难题。而当夜幕降临,一群青年人陆续走进社区长者食堂,他们在这里点上一杯香浓的咖啡,一边品味生活的甘甜,一边轻松地交流着各自的工作心得。这样的场景,在社区长者食堂里日复一日地上演,成为了邻里间温馨交流的缩影。

供餐服务,早已不再是社区长者食堂的唯一使命。在杨浦区,众多社区长者食堂正突破传统束缚,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它们充分利用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资源丰富的优势,精心协调各类资源要素,推动“食堂+文化”、“食堂+医疗”、“食堂+健康”等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这一变革不仅丰富了食堂的功能,也为社区长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多元化的服务体验。

2月11日上午9点半,位于腾越路的熊猫饭堂午市尚未开张,里头却人头攒动。“今朝是元宵节,听说这里搞元宵活动,猜对灯谜可以吃一碗汤团。”66岁的居民赵剑敏高兴地说,“很有节日氛围的。”

原来,当天上午,定海路街道与熊猫饭堂合办了一场闹元宵活动,地点就在熊猫饭堂门前的室内大厅。写“福”字、书画展示、猜灯谜,一个个民俗摊位吸引了不少人前来, 凡是猜对灯谜的居民都可带上灯笼,到食堂领取一碗热腾腾的汤团。住在附近的唐老伯是第一个吃上的,他高兴地给汤团拍了一张照片发给朋友们,“看,家门口就有汤团吃。”

“这家食堂就在我们小区附近,走过来就几分钟。”69岁的夏巧云是和姐妹们一起来的,看了字画、猜了灯谜、吃了汤团,几人在食堂门口合影留念,“我们经常来吃饭,对这里很熟悉。现在社区长者食堂不一样了,活动多、福利好,变成我们姐妹几个的聚集地了。”

而在另一家社区长者食堂——位于打虎山路的杨浦区睦邻社区长者食堂,中医诊疗、口腔义诊、血糖血压测量等公益便民服务已成为一张特色“名片”。 每个月,用餐区里都会支起两个公益看诊台,邀请来自合作医院的专家坐镇义诊,为居民把脉、测量血压血糖、口腔检查等,同步开具健康处方。

“我们老年人最关心的就是健康,能经常有专业医生帮忙把个脉、看看诊、提提建议,让我们感到很踏实。”居民金鸣猷是义诊参与者之一,自家就有测量血压的设备,但她还是爱到食堂里参加义诊,“这里是个食堂,一看完诊,就能按照医生的食补建议在边上吃饭,非常方便。”

“社区活动大厅”如今已成为杨浦区众多社区长者食堂的新名片。居民的日常交流中,越来越多的声音从“到居委会碰头”转变成了“没事上食堂去热闹一下”。这里不仅提供了美味的饭菜,更是一个多功能的活动中心。在这里,长者们可以享受免费的义诊服务,欣赏精彩的文艺演出,或是逛一逛节庆市集,丰富的活动让这里成为了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饭菜的香气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温馨而热闹的氛围,使得社区活动大厅成为了大家乐于聚集的温馨家园。

江浦路街道社区服务办的工作人员张叶佳指出,“我们正持续探索社区长者食堂的深层价值。”他表示,社区长者食堂已不仅仅是提供餐饮的地方,我们还在其中融入了诸如微日托、微助餐等多元化服务,使其更贴近老年人休憩和社交的需求,成为一个兼具休憩与交流功能的温馨场所。

发布时间:2025-02-26 15:57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