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刹,于1988年荣登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寺内珍藏的10铺明代壁画,堪称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久远的壁画艺术瑰宝。这些壁画历经近600年的风雨洗礼,依旧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壁画已经变得相对脆弱,易受天气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这些珍贵壁画能够得到妥善保护,法海寺大殿内采取了严格的避光措施,并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及时间,以确保壁画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法海寺壁画,作为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不仅要倾力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要薪火相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正如刘会雨所言,近年来,石景山区积极推动法海寺明代壁画的三维矩阵图像采集工作,这一举措不仅为壁画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还成功建立了壁画基础数据库。这不仅为数字化策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4K高清显示屏以等比例的方式生动还原了壁画的真迹,让游客得以近距离地欣赏壁画的每一个创作细节。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入探究壁画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价值。“正如策展主题‘发现法海寺’所寓意的那样,我们期望观众走进馆内,开启一段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更加全面地了解壁画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传统文化艺术。”刘会雨如此表达了他的愿景。
在昏暗避光保护的法海寺大殿中,难以看清壁画的全貌和细节。数字技术提供了全新的展示手段。在艺术馆的壁画厅入口处,有一个近4米宽的屏幕,其上展示的壁画格外清晰。“我们通过技术手段,专门设置了放大、拉近展示的功能,并逐项介绍壁画内容,让观众能够充分了解。”刘会雨说。
数字技术让观众更容易看懂壁画。数字化后,壁画以及画中的人物、动植物等可以多样组合,也让解读更具象化,通俗易懂。“我们对壁画的解读不再局限于某一铺壁画,可以在同一铺或者不同的壁画中进行构图、技法、呼应的对比。”刘会雨说。
数字技术还可以拆解壁画内的各种元素,让专题展览设计更加游刃有余。人物形象流变、服饰盔甲分析、创作工艺及画法等专题展览,让观众可以深入感受壁画的不同侧面。创作工艺及画法展示部分,策展团队请画家演示壁画绘制,并将创作过程拍摄下来,让观众直观地理解壁画的创作步骤,在展示法海寺壁画线条的同时,展示画家复原线条的过程。
于3D穹幕影院之中,观众得以沉浸在360度全方位环绕的观影体验中,感受影片《梦·法海》的魅力。该影片由策展团队精心制作,以法海寺壁画艺术家宛福清为原型,剧本的创作灵感源自对法海寺壁画的深入探究。
刘会雨指出,该电影围绕画师对卓越壁画创作的追求展开,描绘了他从最初的犹豫不决、不知如何着手,到在梦中获得灵感,直至梦醒后尽情挥洒笔墨的全过程,生动展现了法海寺壁画的魅力。
刘会雨表示,借助数字技术,法海寺壁画重获活力,使得这些古老的文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出无尽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