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世界一流都市,无不是高端产业的聚集地与先锋。在当前的转型升级浪潮中,上海正以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目标,全力推进高质量的发展,并不断催生新的增长动力。
一方面,上海正全力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三大先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书生”等众多自研大模型和GPU设计公司崭露头角,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这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已达到1.8万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上海也在加速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在去年,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7.1%和5.1%,令人瞩目。近年来,国产大飞机、国产大邮轮、先进核电装备等“工业明珠”纷纷在沪诞生,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上海在新型工业化领域的实力,也为我国工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需要指出的是,产业转型升级不是另起炉灶、全盘否定过去。传统制造业在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超80%,科技进步也可让它们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焕发出新的活力。振华重工就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让全球数百个交付订单可同时进行,效率大幅提升。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指出,产业聚集能够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发展,提供特定产业技能的劳动力市场,使聚集企业从技术、信息等的溢出中获益。
人才、技术、资金三者的高密度集聚,历来是上海产业发展的显著优势。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2年,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呈现出年均增长超过29%的强劲势头。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帆指出,上海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正是商汤选择将国内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专用计算中心设立于此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精心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并构建创新平台,上海为整个行业营造了更加优质的产业生态环境。在徐汇滨江,由市区联合共建、共同推出的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自揭牌以来已满一年,期间成功吸引了255家大模型企业入驻,备案了34个大模型项目,并吸引了100余家投资机构的关注。社区已成功举办近300场生态活动,正加速培育产业生态,助力创新企业成长,朝着打造全国人工智能高地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