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类正站在技术创新成果迅猛涌现的“临界点”。唯有实现“从零到一”的基础研究突破,才能最有可能引发颠覆性的、跨越式的变革,催生全新的发展模式。
去年12月,喜讯传来,张江科学城的一件重大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国之重器”——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注入器,成功通过了束流性能的严格测试与验收。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标志着该项目的建设进入了关键阶段,更彰显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未来,当这一装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科学家们将能够借助其强大的能力,对微观世界的奥秘进行深入的探索。它将在能源、环境、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以及医药等多个领域提供超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助力我们破解更多科学之谜,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迈向新的高度。
前沿科技的突破,需要大科学装置的支持,也需要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基础研究先行区,去年又设立尚思自然科学研究院,让年轻科学家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开展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为更好现实“从1到10”“10到100”的转化,上海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全赋权”。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团队的一项发明专利完成了所有权变更,实施转化的企业将分期付款3520万元给学校,以获得专利的全部所有权。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近期,上海市教育大会的召开传递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决心。大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将采取一系列突破常规、打破惯例的措施,如完善选拔、培养、评价一体化机制等,以确保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科学地进行。
在去年度,上海市首次将“新增培育高级工及以上的技能人才4.5万人次”纳入为民服务实事项目之中。全年共实施了87.14万人次的职业技能补贴培训,成功培养出6万名高级工及以上的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