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地资源稀缺且购置成本高昂,成为全球城市进行转型时难以回避的挑战。面对土地资源的严格限制,上海正致力于探索一条适合超大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这条路径以内涵增长、资源集约和绿色发展为核心。

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的众多昔日老旧厂房所在的工业用地焕发出新的生机,陆续涌现出新的企业和高楼大厦。这一变化得益于去年启动的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上海因此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对产业用地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激活的城市。去年,共有45平方公里的土地得到了焕新,而今年,上海将继续发力,计划集中推进约30平方公里的土地盘活工作。

通过激活空间功能,用地效率可实现倍增。闵行区莘庄工业区盘活两幅低效产业用地后,引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公司。徐汇、静安等区探索土地收储再出让方式,吸引高附加值的科创企业,带动区域产业整体发展。

转型,不仅要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空间,还要向更新要效益,以城市更新创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城市更新的意义不止于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区域品质,也包括通过腾笼换鸟进行产业升级,增添发展动能。

普陀区“真如境”片区曾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城中村,如今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群、剧院、公园、住宅等功能一应俱全,正成长为数字科创产业集聚区。

纽约市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说:“如果哪个城市能够创造出让人们乐于在此工作与生活的环境,那么它无疑将拥有驱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大引擎。”当前,世界城市竞争已经走过单纯要素投入的历程,进入比拼综合环境的阶段。一座城市越是宜居宜业,就越能吸引各类人群集聚;引力场越强的城市,就越具有发展潜力和动力。

上海正迅速推进城市改造升级,此举亦旨在“吸引人才”,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优势,为城市的转型升级持续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逆水行舟,若不积极前进,便会随波逐流;在半途发力,即便进度缓慢,也可能最终退步。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正处在转型阶段的上海,不仅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稳定的决心,更要将实际行动放在首位,勇往直前,努力一搏,绘就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3-11 21:5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