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致力于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全力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地。近年来,上海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考核中连续四年荣获优秀等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以“上海—苏州”为核心的科技集群更是跻身全球第五位。在昨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宣传展示活动上,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详细介绍了上海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展现了上海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2024年,上海市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具体来看,每万人口所拥有的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达到了57.9件,这一数字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15.3%,显示出上海市在创新领域的强劲势头。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了6822件,同比增长了10.3%,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市在全球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力。此外,有效注册商标数量达到了278.93万件,同比增长了6.7%,反映出上海市在品牌建设方面的不断进步。在作品版权登记方面,登记数量更是突破了45万件,同比增长达到了9.05%,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在版权保护方面的重视和成效。总体而言,上海市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翟金国介绍,近年来,上海加快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先后出台多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行动方案,实施成果赋权、单列管理等一系列专项改革,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上海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类技术合同成交数为6773件,较2022年增长21%;成交金额逾238亿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117%,在科研机构总合同金额中占比达65%。39家试点单位赋权专利成果215项,转化金额超11亿元,孵化公司153家,吸引社会资金超68亿元,平均每项专利成果吸纳社会资金超3600万元。
上海强化需求牵引,加速专利转化运用,搭建科研人员对接产业的快速通道,支持构建产业导向的概念验证中心,推动更多科研人员早期成果和创意成为高价值专利。
同时,上海市正致力于强化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能力方面的建设。为此,该市正迅速推进,培育出一批具备投资银行思维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此外,上海市还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积极拓展技术转移业务,并积极推动上海技术交易所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的重要平台。同时,上海市大力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技术经理人队伍。通过举办“转化门诊”等系列活动,组织专业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深入高校,提供精准的服务,以确保科研人员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工作,不受外界干扰。
上海计划构建“沪科积分”评价机制,进一步突出专利转化的应用成效,精确扶持科技企业的创新进步,旨在将上海打造成为专利转化和创新创业的活跃区域和领先高地,致力于构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核心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