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尽管仅仅过去了25年,但《花样年华》无疑已成为一部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一点恐怕无人质疑。在2019年,英国《卫报》举办的“21世纪电影百佳”评选中,《花样年华》脱颖而出,位列第五,其排名甚至超过了哈内克的《隐藏摄像机》和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到了2022年,《视与听》杂志发布的“电影史百佳”榜单中,《花样年华》依旧稳居第五位,紧随其后的是库布里克执导的《2001太空漫游》。无论这份榜单是否满足了所有人的期待,至少,《花样年华》已经成功“经典化”,这从它今日的重映和引起的广泛关注中可见一斑。

不过,有一个老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如果简单地将“经典”等同于“好”的话,那么《花样年华》到底“好”在哪里?事实上,王家卫电影语言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营造一种暧昧不明的情绪意识流,更不是为了炫耀一种格调、品位或者美学,而是有着非常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这也是所有容易被简单化地概述为“形式主义”的优秀艺术家所共有的品质,相比之下,那种只模仿情调的冒牌货是一目了然的。

这里的“历史”不是指“历史主义”,而是指一种时光的结晶。这种结晶就是一种历史的形成,也是好电影引发我们沉思、联想、记忆的原因。用“历史”这个词,是因为它处理的总是社会焦虑与关怀。电影是一种身体的经验,无论怎样声称“真实”,一旦拍成电影,它就已经是“历史”,是多种感官的记忆了。正像片中用字幕提示我们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普鲁斯特100多年前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就已经用“马德莱娜点心”的故事告诉我们,记忆更接近气味或味道,食物所引发的记忆会触发视觉、听觉的感知。

因此,在王家卫执导的《花样年华》中,食物成为了影片结构的核心元素。正如我们所熟知,这部作品的创意灵感源自于王家卫所提出的“三个食物的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便是关于“电饭锅”的。电饭锅的发明彻底改变了厨房的格局,为人们,尤其是女性,带来了更多的闲暇时光,从而催生了后续的“情事”情节。在最近上映的新剪辑版本中,导演巧妙地加入了“便利店”的情节,虽然这一创意最初并未出现在原作中。然而,便利店的故事本身却拥有着完整的逻辑。这个新增的情节似乎使得影片中“情事”的比重有所增加,导演的用意或许是为了迎合当代年轻观众的口味。正如他在回答一位25岁的AI提问者(设定为一位年轻女性)时所说,他认为苏丽珍应该拥有更加自由、广阔的选择空间。

发布时间:2025-03-12 14:5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