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通过提升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交旅融合功能,有机串联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促进文旅、文博、文创、文艺联动,构建大文旅格局。这一战略不仅是对社会需求的积极回应,也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公路的建设,旨在通过交通网络的优化,将分散的文化遗产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条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体验,还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黄河旅游公路:串联沿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展现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长城旅游公路:连接长城沿线的历史遗迹,彰显长城文化的雄伟与壮丽。
太行旅游公路:贯穿太行山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展现太行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新的挑战。以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为例,虽然它为山西文旅带来了显著的宣传效应,但游戏并不能代替现实,文物点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景点。旅游开放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旅游资源质量: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独特性。
交通通达度:游客前往文化遗产点的便捷性。
政策与经济支持:政府对文旅产业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
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住宿、餐饮、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环境承载力:文化遗产点的游客容量和生态保护需求。
接待能力:文化遗产点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为了确保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山西省需要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分级评估、有序开放和系统阐释。只有通过科学评估,才能确定哪些文化遗产适合开放,哪些需要保护性开发。同时,合理设计旅游路径,确保每一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支撑点,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网红打卡地。
文旅融合的全国意义:新课题与大课题
文旅融合不仅是山西省的重要任务,也是全国范围内的新课题和大课题。世界遗产地、各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博物馆、大遗址、文化公园等,都是宝贵的资源。通过科学评估和合理设计旅游路径,这些资源可以成为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点,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