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浦,高校实验室的灯光与科创园区的数据流日夜辉映,院士团队的尖端研究与企业车间的技术攻坚相互激荡。这里正上演着一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交响曲——全区数字经济企业突破800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连续五年两位数增长,规模稳居全市第二;143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37家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更有3家企业入选2024上海硬核科技TOP100.
18万在校大学生、70余位两院院士、6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此汇聚,形成独特的人才"超导体"。依托3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100余所科研院所,杨浦近三年斩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86项,占全市总量40%。从同济大学无人系统多体协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到复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原创性成果正通过120家上市挂牌企业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这片创新"热带雨林"中,既有8家全球独角兽企业这样的参天大树,也有89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构成的灌木层。15家入选上海软信业"双百"榜单的企业,犹如雨林中的"共生藤蔓",将高校的科研根系与市场需求紧密缠绕。当北斗导航技术赋能智慧港口,当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城市治理,杨浦正用"硬科技"重新定义城区竞争力。
从长阳创谷的"创业苗圃"到大创智的数字经济集聚区,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到滨江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杨浦的创新图谱已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的完整闭环。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杨浦动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