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分节气到来之际,一项项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非遗技艺在春风中焕发新生。从广西的五色糯米饭到山东潍坊的风筝,再到湖南安仁的赶分社,这些古老的传统正通过创新表达,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一、五色糯米饭:草木染就的春天味道

在广西古岳文化艺术村,伊拉克美食博主"老王"最近体验了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的全过程。当他看到普通的白糯米经过植物染色变成五彩斑斓的艺术品时,不禁惊叹"这个米饭化妆啦!"这段跨文化体验视频迅速走红网络,获得数百万播放量。

这项有着千年历史的技艺,在《武缘县图经》等古籍中早有记载。壮族非遗传承人介绍,每种颜色都取自天然植物:

红色:红蓝草、苏木

黄色:密蒙花、姜黄

紫色:紫蓝草

黑色:枫叶

白色:糯米本色

二、从祭祀美食到文旅IP

随着"壮族三月三"成为广西法定假日,五色糯米饭正从节庆食品转型为文化符号:

南宁市推出"糯米饭DIY"体验课程,单日接待游客超500人次

当地开发出五色糯米冰淇淋、奶茶等衍生品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春季五色糯米原料销量同比增长120%

三、非遗+"激活乡村经济

类似的创新实践在全国多地展开:

山东潍坊国际风筝会吸引50多个国家选手参赛,带动周边民宿一房难求

湖南安仁"赶分社"活动期间,中草药交易额突破3000万元

云南傣族泼水节通过短视频传播,相关话题播放量超10亿次

中央美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主任认为:"这些非遗项目之所以能焕发新生,关键在于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它们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随着春分时节到来,大江南北的非遗活动正如火如荼。这些承载着民族智慧的传统技艺,正在创新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春天里生根发芽。

发布时间:2025-03-25 08:39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