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点42分,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的教室内顿时回荡起欢快的乐曲。“让我们跟随旋律,一起制作比萨吧……”孩子们伴随着耳熟能详的节奏,兴高采烈地跳起了有趣的比萨舞,欢快的舞步让他们的小脸洋溢着红润的光彩。
自3月10日起,我国上海市正式实施《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提出,必须确保中小学生每日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除了安排必要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课程外,每天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保障学生活动时间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一举措旨在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如何让这30分钟的时间变得更充实、更“好玩”、更有活力?记者走进几所中小学,看看“热气腾腾”的大课间是怎么让孩子们跑起来、喊起来、笑起来的。
在这里,大课间真的是“大”,10分钟的做操时间连着30分钟的大课间,足足有40分钟的时间可以让孩子们玩得尽兴。
走廊的地面上,是五彩斑斓的“跳房子”;墙面上,挂着拳击小沙袋;教室的门上,贴着“跳高魔毡”;门口的电子屏上,是哪吒带着孩子们一起模拟跑酷、高抬腿、深蹲的“闯关迷宫”……班主任安排学生几人一组,30分钟的时间,孩子们可以把所有的运动项目轮流玩个遍。
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我们将原本分开的10分钟广播操时间和30分钟的大课间时间巧妙地合并在一起。这样的安排旨在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充分而有效的运动。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校长孙燕菁在介绍这一举措时表示,尽管学校目前设有33个教学班,拥有1300多名学生,但受限于运动场地,操场只能同时容纳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去年我们与上海体育大学携手合作,对走廊和教室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开发,让同学们能够在课间时间进行桌边操,同时也能够在操场和教室内进行丰富的运动活动。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运动量,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业团队精心设计的方案,使得孩子们的大课间活动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而是变得更加科学、更加精准。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的教导副主任、杨浦区体育学科的领军人物施琴老师介绍道:“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自从实施这一方案以来,孩子们参与中强度和高强度身体活动的时长以及比例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以三年级学生为例,他们进行高强度身体活动的时长竟然增加了一倍,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