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年年底,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携手自治区妇联共同发起的“怀梦前行”女性赋能创业计划公益项目在靖西市成功启动。在这个项目中,非遗传承人、靖西市壮锦厂的厂长李村灵女士倾情授课,为学员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壮锦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艺。她不仅亲自示范,指导学员们实践牵经线、梳纱卷经等传统工艺流程,还强调了技能掌握的重要性,表示:“只有培养出更多掌握壮锦技艺的学员,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播与创新发展。”

据介绍,项目累计举办4期培训班,培训了200名绣娘。她们熟练掌握壮族织锦技艺后,不仅助力非遗文化传承,更成为当地就业创业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黄莉萱自幼热爱手工,但此前仅靠零散售卖工艺品维生。通过培训,她不仅精进技艺,更在自家小院开设壮锦小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年销售额突破6万元,成为非遗传承与女性创业的典范,并荣获10万元扶持金。

据最新消息,百色市妇联为拓宽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渠道,积极联合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等教育机构,在易地安置点和社区中开展了一系列名为“非遗传承聚新力,指尖技艺助振兴”的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传承和发扬诸如麽乜制作、绣球编织、蜡染艺术等传统技艺,以此推动“指尖经济”的繁荣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全市共举办了30余场非遗技艺培训,吸引了1500余名妇女参与其中。通过这些培训,近千人成功实现了灵活就业,家庭年均收入增长超过万元。此外,百色民族手工艺品因其独特的魅力,已远销至全国乃至东南亚十余个国家,成为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百色市妇联的负责人明确指出,他们将持续深入挖掘并培养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女性手工艺带头人。通过“民族文化融合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他们致力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此外,该机构还将积极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搭建多元化的创业平台,使非遗文化在创新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此举旨在为女性经济独立和乡村的整体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

发布时间:2025-03-26 10:18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