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傲生物被誉为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致力于开发创新型细胞药物,该企业始创于2010年,并于2021年将总部设在了上海虹桥临空园区。谈及为何在此时作出这一选择,赛傲生物的董事长张传宇提到了一个核心词汇——活性。
将“大虹桥”总部设立,我们便能够全面辐射苏浙沪地区的细胞供应及医疗机构临床工作,交通的便捷对科研工作者而言是一大福音,同时也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和应用的最强助力。张传宇如此表示。
距离不仅能保证细胞的“活性”,更能帮助企业提升业务“活性”。华东集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跨国企业总部,对于希望开展临床试验、落地应用的企业来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不少企业在考虑销售总部的第一选择。
便捷的交通背后,是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在虹桥采访时,记者发现很多企业工位都是空置的。原因是企业的科研人员和销售人员都需要经常出差,在长三角各地奔波已成为他们的常态。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让上海的企业享受到了出行的便利,也让苏浙皖城市切实感受到发展机遇。
在近期的一次调研活动中,上咨集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周明指出,位于“一核两带”规划区域内的苏浙城市,尤其是与上海接壤的安徽省合肥市和芜湖市,对于与上海实现轨道交通和道路的“硬连接”,以及产业协同和创新发展的“软联通”表现出极大的迫切需求。周明强调,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各方应积极通过制度创新和平台搭建,加速重大项目的落地进程,共同实现各自产业的创新升级和转型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枢纽跨城通勤将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常态。根据我国的发展规划,到2035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全面实现“123”交通圈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届时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出发,人们将能够在一小时内抵达长三角南北拓展带内的城镇;两小时内抵达长三角城市群内的主要城市;三小时内覆盖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城市,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便捷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