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正是出游好时节。今年3月以来,全国多地银发旅游专列相继发车,载着老年游客奔赴“诗和远方”。数据显示,到2025年底,我国低龄健康老年人口中出游率高、消费能力强的群体规模将突破1亿,银发旅游市场收入预计超万亿元。
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赛道,老年旅游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走出家门,领略祖国山河,带动旅游市场格局变化。调查显示,“银发族”工作日出游占比高达64%,远超其他年龄群体。需求升级推动供给创新,银发旅游产品正从传统观光向多元化、品质化转型。以铁路旅游为例,国铁集团计划未来3年推出超100条银发旅游精品线路,配备160组适老化车组,开行银发专列2500列以上。
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比22%;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15.6%。民政部预测,未来10年,我国老年人口每年净增超1000万,到2035年将突破4亿。
传统观念常将老龄化与“负担”挂钩,但如今我国正推动老龄化理念从“被动应对”转向“价值创造”。随着60后群体步入老年,这一代受教育程度高、健康状况良好、社会参与意愿强,消费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跃升,推动老年消费市场持续扩容。
在此背景下,“银发红利”概念兴起——通过释放老年消费潜力、激活老龄人力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2024年,***将“银发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提升至9%。
然而,银发红利不会自动实现,需从政策、科技、社会协同等多维度发力。供给侧需推动养老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养老+”多业态融合;需求侧需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及健康支撑体系。同时,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需要全年龄层共同参与,让老龄化社会成为共荣共享的新发展舞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