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上海将继续布局建设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坚持重大文化设施中心辐射,推进上海大歌剧院、上海文学馆、上海越剧艺术演艺传习中心、上海马戏城中剧场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打造文化新地标。坚持区域文化设施功能错位,稳步推进杨浦区图书馆滨江馆、闵行区冯远美术馆、春申湖四岛、青浦区美术馆、奉贤区落英缤纷美术馆等设施建设,支持浦东演艺综合场馆设施群、黄浦“艺术外滩”、静安“艺术苏河”、徐汇“艺术西岸”、长宁“舞蹈艺术会客厅”、普陀“半马苏河”文化秀带、虹口“文化三地”等建设,形成多样化区域文化活力中心。
结合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上海将在滨江水岸、绿地公园、广场集市等生活化场景中导入文旅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城市空间文化赋能。打造新一批融合化、高品质的“家门口的好去处”,认定一批“演艺新空间”“美术新空间”,培育50家社区旅游景点。
在“城市美育”方面,上海将健全“全民、全龄、全域”美育体系,搭建美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将专业文艺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持续深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工作机制,依托贯穿全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推出更多市民广泛参与的品牌活动和创新项目。上海将扎实推进2025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整合专业机构、社会力量等各领域资源,升级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开办500个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位,常态化、规模化提供公共艺术教育。深化文教结合,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双百”建设,推出“百课百展”,实施艺术家“派驻”校园艺术团行动、书香校园浸润计划等。
上海将推动文博演艺资源、旅游产品线路与商圈活动、体育赛事、论坛展会、城市节庆等联动合作,以群文活动大人流激发消费新增量。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推动“考古+旅游”“文博+旅游”“非遗+旅游”发展,深度推进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滨水可游憩,推出一批人文、艺术、建筑和时尚相融合的文旅项目。鼓励文博场馆、艺术院团主动对接参与书展、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开展“艺术天空”“现代戏剧谷”“城市草坪音乐会”等多元融合项目。支持在“一江一河”沿线和文博图美场馆周边区域发展文旅特色集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