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讲座视频高清 于丹心得

时间:2023-05-07 出处:都市发展网 作者:赵萌

自古文学著作都是受到我们的膜拜,对于我们来说,平时如果多听一下文学大师们的讲座,是能够帮助我们精华心灵,升华灵魂,孔子我们都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孔子遗留下的著名论语,我们都恐怕不是很深入的了解吧,但是于丹这位伟大的女性,就帮助我们诠释出了一位更加神圣的孔子,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典著作非常多,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于丹讲座视频,以及关于于丹的论语心得,大家请关注。


文/于丹   

1 快乐秘诀  

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然在提高,但是许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乍富的阶层,总还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一个人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这样一种儒家思想传承下来,使我们历史上又出现了很多内心富足的君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  

陶渊明曾经当过83天的彭泽令,那是一个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让他弃官回家。  

有人告诉他,上级派人检查工作,您应当“束带见之”。就如同今天,你要穿正装,扎上领带,去见领导。  

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就是说,他不愿意为了保住这点做官的“工资”而向人低三下四。于是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  

回家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心情写进了《归去来兮辞》。  

他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我的身体已经成了心灵的主人,无非是为了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就不得不向人低三下四、阿谀奉承,我的心灵受了多大委屈啊!  

他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于是就回归到自己的田园。  

安贫乐道,在现代人眼中颇有些不思进取的味道。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但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那么,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  

又是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他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  

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么叫“恕”呢?老师又加了八个字,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学一个字两个字,就够用一辈子了。  

2 保持一颗诚敬的心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真能解开现代人的心结吗?  

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也是家家都有难心的事情。那么他们是怎样看待人生遗憾的呢?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  

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自称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话分几个层次: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减少过失,对他人谦恭有礼,却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普天下的人就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3 提倡人格的尊严   

我们常常会说,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

其实,很多时候对一个事情的判定,并不能简单地以应该不应该和好不好来区分。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这件事的性质。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给出的答案乍听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  

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  

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  

孔夫子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今天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的是关于于丹的论语心得,另外还有为大家奉献的关于于丹讲座视频,大家一定都大饱眼福了吧,平时建议大家多听听于丹教授的经典讲座,帮助我们更加明白人生的正确为人处事,还请大家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