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五年前,位于宜川县的北赤村村民通过种植苹果成功摆脱了贫困,人均年收入攀升至12000元。然而,脱贫之后,将苹果树转化为稳定的收入来源,构建一个可持续增长的财富产业,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延安的苹果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这项传统农业活动在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孕育出了独特的果实。然而,尽管拥有悠久的历史,五年前,延安的苹果产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品种老化,导致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其次,销售渠道不畅,使得优质苹果难以卖出好价钱;再者,自然灾害如冰雹和霜冻等对苹果种植造成了不小的威胁。这些问题在当时不仅困扰着延安,全国范围内的832个脱贫县也普遍面临着相似的困境。

为了稳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2021年,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加大政策扶持,指导地方健全产业链条,补齐要素短板,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脱贫后的北赤村苹果产业开始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五年前,安文忠是北赤村的村主任。记者来采访他的时候,驻村干部正在动员他带头铲掉老果园,种植新品种。现在,安文忠的20亩果园中,老的乔化果园只剩下4亩,有16亩已经改造成密植矮化果园。

该新品种于次年开始结果,翌年便步入丰产期,果实成熟迅速、产量丰富且售价高昂,得益于其高糖分特性,深受市场青睐。安文忠先前拥有的20亩旧果园,年收益可达14万元,而经过改造后的16亩新果园,在进入盛果期后,年收益有望达到32万元。

为推动乡村帮扶产业实现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政府持续增强资金支持力度。在2021至2024年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了6735亿元的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其中超过60%的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这些资金主要投入到种养基地建设、加工流通体系完善、产业园区建设以及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方面。具体来看,2019年,北赤村拥有2002亩的老品种乔化果园,至2024年,其中1300亩的果园已经完成了新优品种的密植矮化改造,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果园的产量和品质,也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布时间:2025-03-25 20:2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