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11月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投诉分析报告指出,在2024年第三季度,我国各级消费者协会共接到消费者投诉497448起,成功帮助消费者追回经济损失约45559万元。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亟需强化监管措施,同时,移动互联网广告推送问题频发,充斥着诸多令人烦恼的“槽点”,聚合经营模式的管理显得过于粗放,提货卡经营模式也多次受到消费者不满和诟病。这八大投诉热点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面对新业态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这些问题和乱象,提出了哪些针对性的建议?以下将对此进行简要介绍。

过度推送或套路推送广告不仅达不到预期宣传效果,反而会降低消费者体验和经营者形象。

中消协表示,第三季度消费者反映的移动互联网广告相关问题包括:点击广告自动跳转免密支付。比如一些经营者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小额免密支付和部分银行小额交易无短信提醒的漏洞,在各类App中植入广告链接,消费者无意中点击即被跳转扣费并自动续费。

此外,还有消费者反映一些经营者在消费者需要快速支付或快速做出决策的场景中植入广告,且广告内容伪装成支付或领取优惠券页面,消费者无法仔细辨别,就通过刷脸或免密支付购买了第三方虚拟产品。

消费者普遍反映,隐形强制式广告跳转现象严重,部分应用强制展示广告且不允许用户关闭,甚至有的应用在手机轻微晃动时便默认用户已同意点击并打开广告链接。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当前互联网广告的不规范推送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更可能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和隐私权。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的明确规定,互联网广告必须具备明显的可识别性,以便消费者能够清晰辨识其为广告内容。特别是在以弹出等形式发布广告时,必须显著标注关闭标志,确保消费者能够轻松、一键关闭广告,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中消协投诉部副主任郭耀宗强调,严禁通过虚假的系统或软件更新提示、错误信息、清理通知、操作指示,以及虚假的播放、暂停、停止、返回等标识,或虚假的奖励承诺等手段,对用户进行误导,诱使其点击或浏览广告。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