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茶馆》首演至今66年,在中国内地的舞台上,这个剧本只有五个演出版,其中两个版本来自北京人艺,其余三个版本出现在2016年之后。

于是之、蓝天野、郑榕、英若诚、黄宗洛这个阵容的首演版,确定了“一部小《茶馆》,半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也间接地让老舍的著作本和焦菊隐导演的演出本重合了。这个版本在1958年一鸣惊人,之后历经十多年风风雨雨,到1979年恢复演出,再创辉煌,在1980年赴欧洲巡演七国,为时两个月。1988年,首演原班人马的《茶馆》在上海仍然大受欢迎,但最早的异议也出现在那时,评论界有声音发问:《茶馆》只有一种演法吗?1980年代的北京人艺,有阿瑟米勒亲临执导《推销员之死》,有新生代编剧何冀平原创《天下第一楼》,也有林兆华尝试的先锋小剧场《绝对信号》,这样的创作环境让林兆华大胆设想:如果焦菊隐先生还健在,他会维持1958年版吗?

1992年,年事渐高的于是之挥泪告别“王利发”,林兆华记得,老领导和自己“天天混一块儿”,两人“谈了好几年,他叫我一定要重排《茶馆》,我的条件是不按焦先生的排,他不敢答应”。于是之顾虑重重,从1958年到1992年,全中国除了北京人艺,没有一个剧团、没有一个导演敢排演《茶馆》。他和林兆华合计了有7年,直到1999年,时逢老舍诞辰100周年,于是之终于下定决心让林兆华做“一版当代意识比较强一点儿的《茶馆》”。在排练中,林兆华把最大的压力给到“二代王利发”梁冠华,要求他“不能模仿于是之”“赋予角色新的东西”“表现老舍独特的黑色幽默”。1999版采用了老舍的文学剧本,而非焦菊隐删节、改定的演出剧本。易立明重新设计的舞美强调象征意味,以歪斜的茶馆隐喻摇摇欲坠的旧时代。但这个版本没有对老舍的剧本和1958年的演出版作出任何结构性的改动,林兆华只给自己打60分,原因就是“没有做出新东西,还是延续过去”。即便是这样的“微调版”,在公演后毁誉参半,到了2005年,为了纪念焦菊隐诞辰100周年,北京人艺彻底回归1958版。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