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立体绿化,这一创新型的绿化方式,通过巧妙地利用各种立地条件,精心挑选攀援植物以及其他适宜植物,将其栽植并依附或铺贴在各种构筑物以及其他空间结构之上,从而实现绿化的多元化与立体化。在超大城市的发展背景下,上海将“空中造绿”作为拓展生态空间的重要举措,这一策略已成为其生态建设的重要增长点。近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对外宣布,今年全市共完成立体绿化面积达到43.7万平方米,这一成绩已超出年初设定的40万平方米的年度建设目标,充分展现了上海在立体绿化领域的积极成效和显著进步。

简而言之,立体绿化是指在建筑物表面进行的一系列绿化布置。在上海,这一领域的绿化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棚架绿化以及沿口绿化等四大类型。在选择具体绿化形式时,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介绍,今年我们建设的立体绿化项目,特别关注那些与市民日常出行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设施和空间,例如桥柱、体育场围网、公厕墙面、变电站立面、高架桥下空间以及交通枢纽上盖等,旨在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美观的绿色环境。

长乐路上的馨园内,有一处地铁站点的通风井,与周边风景格格不入。通过巧妙的垂直绿化设计,一个个白色的金属攀爬架围住通风井,和覆盖在通风井外墙的网格一起,成了安吉拉月季攀爬的乐园。花朵盛放时,路过的市民游客满眼都是迷人的粉色。

大叶公路(肖杰路至金海公路)上的高架桥也看中了月季,用鲜艳的花色“洗”去沉闷的灰色。在安吉拉、弗洛伦蒂娜等品种的月季以及红木香、意大利络石等开花植物的映衬下,桥下空间成了迷人的欧风花园。桥面,数千个高架花箱里开满了三种精心挑选的月季:粉色的“仙境”、红色的“北京红”、黄色的“金凤凰”,让来往的司机、乘客心旷神怡。

和早期的“默默无闻”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立体绿化在高效利用空间的同时,以更新颖美观、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的方式呈现。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西藏北路曲阜西路西南角的立体绿化版《梦》。这面静安区最高的垂直绿化景观墙用不锈钢板打底,运用多彩植物“绘画”,还预埋了灯光带,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能给人美的震撼。

漫步在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顶楼,一座4.5万平方米的空中花园让人暂时忘却了脚下的垃圾厂——每天这里可以处理3000吨干垃圾和800吨湿垃圾。这座花园的设计主题是“长江守护者”,分为“向雪山致敬”和“长江东去”两个区,定期开放,用全新的科普方式,让市民游客认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不是见缝就能插绿,也不是插绿就一定能活,立体绿化的技术含量其实相当高。为减少后期养护的成本,“经济适用型”绿化成为上海营造立体绿化的首选。

平型关路上的绿墙在设计理念上做出了调整,不再追求“四季绚烂”的视觉效果,而是选择了追求一年四季的常绿景观。为此,设计师巧妙地选用了包括鸟巢蕨、金叶石菖蒲、鸭脚木、瓜子黄杨、千叶兰、彩叶草在内的40余种植物。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耐阴,适合在周边行道树和楼房较多,墙面光照条件不佳的环境中生长。 这些习性相近的植物被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这样的设计不仅避免了个别品种因疯长而抢占其他植物的养分,导致其他植物衰败的问题,还大大降低了后期养护的难度和成本。通过这样的植物“组团”,平型关路上的绿墙不仅实现了常年绿意盎然的景观效果,也为维护和管理带来了便利。

这种环保理念同样体现在新江湾城环卫停车场的屋顶与墙体设计中。佛甲草、红叶石楠、绣线菊、金森女贞等,以及千叶兰、花叶络石、阔叶山麦冬等植物,均以其良好的适应性和持续生长能力而著称。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透露,截至目前,上海市已成功打造了总计172万平方米的立体绿化,这一成果使得我们离“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20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建设目标更加接近。

发布时间:2024-12-31 09:09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