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环境式沪剧,作为传统戏曲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创新表演艺术,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它以沪剧为基础,巧妙地融入环境布置、灯光音响、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为观众打造出一种沉浸式的观剧体验。近期,环境式沪剧《日出》在汾阳路150号的上海沪剧院百年老建筑中完成了首次带妆联排。现场观众纷纷赞叹:“太棒了!”舞美团队正在调整灯光,为晚上7点半的第二次联排做好准备。扮演陈白露的演员郜逸萍顾不上吃饭,先进行发型更换,她说:“为了更好地符合时代特征。”备受瞩目的环境式沪剧《日出》将于12月23日在汾阳路150号的尚沪·演艺新空间隆重首演,首轮演出将持续至2025年1月5日,共计16场。

汾阳路150号坐落于徐汇区的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尚沪·演艺新空间的1号楼是一处早期模仿古典风格的花园住宅,其建筑风格体现了鲜明的法式文艺复兴特色。该楼二楼的大厅是重点复原区域,同时也是《日出》剧目的演出场所。

此次环境式沪剧《日出》,保留了舞台版《日出》经典唱段,时长120分钟,80位观众在汾阳路1号楼二楼进行环绕式观演。部分场景中,演员与观众近距离互动,如提灯寻找“小东西”。押解“小东西”等三楼演出场景,通过即时投影回传二楼多媒体大屏。

郜逸萍说:“比起常规舞台,环境式沪剧离观众更近,需要我们用饱满的表演、充沛的活力吸引他们的目光,还要反复练习麻将戏,以免被对面的观众看出牌不对。”钱思剑也感受到小剧场的不一样,“观众跷个脚,都可能碰到演员。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回头也可能影响我们。”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演员,钱思剑迅速调整,“这版《日出》喜怒哀乐很强烈,咫尺之间的观演距离,让观众获得满满的情绪价值。”

沈传辰制作人如此描述:“在这版《日出》中,前半部分让观众感到愉悦,而后半部分则转向悲伤的基调,却并未陷入绝望,陈白露通过死亡来展现她最后的反抗。”

外地观众能否理解这部沪剧《日出》的演出?在《日出》的排练期间,上海沪剧院院长吴巍特地邀请了8位来自新疆的观众观看,即便他们并不熟悉沪语,“他们却能完全沉浸于曹禺创作的戏剧世界中。观众无需具备沪剧或沪语的演唱能力,同样可以参与到互动中来。”

发布时间:2024-12-25 08:58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