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好坏与心理年龄有关

时间:2013-06-12 09:29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返回首页

现在的社会,心理年轻超过生理年龄非常正常,特别是现在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人未老心先衰”,这就是对心理年龄最好的描述。心理专家分析发现,现在的人群“心理年龄”的高低与生活息息相关,如遗传、环境、性格、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且心理年轻有利有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在现在职场,想要混熟人际关系,了解“心理年龄”很有必要。

  如一个“心理年龄”低于生理年龄的人,会显得幼稚,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但他的心态通常简单而快乐,喜欢参加活动,精力旺盛,不保守;再如,一个 “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虽然会给人感觉成熟稳重,但由于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与共同的语言。

  实际上,“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如果我们能稍加用心地运用这种变化,它将成为改善各种难于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

  如对待小孩,我们会自然而然地用“孩子的口吻”与他们交流,这时我们就是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龄”下调到了与对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会觉得有沟通障碍。

  再如,成年后我们通常会感到和父母之间沟通困难。那是因为,在父母心目中,我们永远是孩子。有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地觉得父母“应享享清福”,却忽略到底什么是他们心中认为的“福”。父母对你的关爱,并不因你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如果真的不需要他们对你付出、惦念和指点,恐怕他们感到更多的不是享福而是失落。所以,在长辈面前,我们就要适当地表现出较低于生理年龄的“心理年龄”来。

  想要在不同人群众混得开,那么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年龄”一定要进行分析,在与不容年龄段的人交往时,都可以对此进行取长补短,配合别人的心理年龄来交谈,这样才能使你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