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时间:2024-09-25 10:45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构建一个成功的创新生态系统,关键在于把握六大核心要素。”鲍达民强调,为了打造一个优质的科技创新环境,我们必须在多个方面协同努力。首先,提升人才密度,确保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支撑创新;其次,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融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再者,制定支持性和稳定的政策,为创新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同时,灵活监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此外,扩大投资者的参与广度和深度,为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最后,关注市场规模和市场接近度,确保创新成果能够快速推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指出,当前的创新生态系统已不再局限于将主要参与者集中在一个区域或科学园区,而是更加重视培育微型创新生态系统和初创社区,通过提供社交、培训和创业活动等多元化支持。他认为,像上海这样的世界级知识社区和设施仍相对匮乏,应当借鉴海外的先进经验,在上海打造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的“微型创新设施”,以适应新型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铁狮门公司首席执行官徐瑞柏也提出建议,即应将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紧密联系起来,扮演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桥梁角色,确保各方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发展,避免不必要的竞争。

  上海应该如何进一步加速创新?在鲍达民看来,目前上海的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已非常全面,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发展产业集群,吸引大量的人才,以及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并成为全球知识产权流程的领先者。

  太古集团行政总裁施铭伦也十分关注政策与监管环境,“这是所有成功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石。”他指出,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建立投资者信心、促进创新和商业化十分重要。而通过打造更加透明、简化和支持性的监管环境,上海可以吸引更广泛的全球风险投资来支持初创企业,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应该吸引怎样的企业、怎样的人才,让他们开展怎样的研究?“通用技术带来的生产率提升会有滞后,比如电力的生产率提升花了四五十年。”普山·杜特指出,评价通用技术时不应该有一种标准化的模式,决策者和公司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我们可能更关注研发、科学家数量和专利论文,但如果考虑通用技术,更需要考量其技术扩散的能力。”

  与此同时,众多企业家纷纷强调了宽容失败的重要性。施铭伦提出,应当实施更加宽容、有利于初创企业的破产法规。他强调,借鉴硅谷和特拉维夫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初创企业面临商业环境波动或短期财务困境时,具有支持性的法规将助力它们进行有效重组,从而更快地重振旗鼓,恢复活力。

  宏利金融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瑞宏亦深有同感,他强调,构建一种鼓励创新并接受失败的文化至关重要。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人才将更加勇于面对挑战与机遇。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为人才提供实现成功的舞台,同样也要赋予他们尝试失败的空间。唯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上海。”与此同时,普华永道全球主席康慕德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