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时间:2024-09-25 10:47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保持开放与加强合作尤为关键。“由于创新成果的实现无法单打独斗,我们应当推崇公私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私人部门之间的协作,确保创新成果能够迅速传播并高效应用,吸引研发人员和资本投入者共同参与。”高瑞宏在会议中如此阐述。

  事实上,在探讨上海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合作的问题上,金融企业家们的意见尤为关键。他们在会上纷纷提出,诸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交易”、“允许在中国境内设立外资法人银行”以及“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历史性的开放举措,已成为推动上海发展的重要案例。众多金融行业的与会企业家一致认为,上海应当借鉴这些过往的成功经验和模式,进一步打造金融和国际贸易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科创中心。

  具体来看,一些建议希望把更多国际资源“引进来”。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总裁及集团首席执行官中岛达提出,参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做法,上海也可以设立一个国际合作特区,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各个先进科技领域,放宽限制性管制,促进与世界各地的全球公司、初创公司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蒂森克虏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米格尔·洛佩兹提出,上海可以邀请跨国公司参与一些国家级项目或者标准制定,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创新加速,也有利于跨国公司更加有机地融入上海的创新生态。

  还有一些建议期望上海能“走出去”。“上海可以进一步参与到国际合作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当中,通过双边和多边协议,进一步显示上海在各产业知识产权方面保护的决心,影响全球标准的制定,让更多国家和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理解上海。”贝卡尔特董事会主席丁有仁说。

  更多企业家认为,上海可以鼓励创建开放的科研平台,用数字化的手段加速合作与创新。“创新的本质是通过各个领域技术结合从而去实现我们的想法。”东芝公司最高顾问纲川智认为,促进创新的一个机制就是主动创造大家可以分享想法的平台。

  这已成为当前跨国企业加速创新进程的一种主流策略。在此次会议上,西门子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先生提出了一个颇具前瞻性的建议:上海应当构建一个集科研资源共享于一体的“开放式创新平台”。该平台将由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建设,并设立专业的运营公司来负责创新中心的全面运营。通过这样的机制,将有助于深化跨国企业与本土科创主体的合作,推动前沿技术的应用试点工作,进而打造一个开放合作的示范项目——“灯塔”计划,引领创新发展的新潮流。

  博乐仁指出,若成功将上海的2.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500余家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紧密串联,这将是我们迈向大规模创新的关键途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