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粮食“保管员”
时间:2023-02-19 10:35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食品在线 返回首页
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过粮食供给短缺无米为炊之痛,屡逢粮食产量的周期性波动、粮食价格的涨涨跌跌,还不时受到世界粮食危机的冲击,但是都能化险为夷,保持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这是由于我国建立起数量充足、质量良好、调度有序、覆盖全国的粮食储备体系,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才能从容应对自然灾害,抵挡国际粮食危机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军说。
据了解,我国粮食仓容总量达到6.7亿吨,无论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个中央储备粮库和政策性粮库,还是地方储备粮库,粮食数量充足,质量良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粮食底子薄,没有周转回旋余地,稍有灾害就有断粮之虞。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流通体制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购统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粮食生产不断取得丰收,从供给短缺转为基本自给,丰年略有盈余,为粮食储备制度建立创造了条件。1990年,我国抓住粮食丰收的机遇,建设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实行国家集中有效管理,以丰补歉,调剂余缺,正式建立了新时期中国粮食储备新制度和新体系。
国家在建立中央储备粮食体系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地方粮食储备建设。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粮食主销区,不断深化与粮食主产区的合作,甚至在产区建设粮库,增强地方粮食储备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中央、省、县(市)三级储备体系,建立起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的粮食储备制度和体系。
储粮千日,用粮一时。储备粮的政策目标就是赈灾、稳市、恤农。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建立以来,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协调行动,经受住了1991年淮河全流域大水灾、1993年至1994年通货膨胀、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世界粮食危机等自然灾害、粮食危机的冲击,一次次化险为夷,保持了粮价的总体稳定,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储备粮投放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2007年上半年到2008年下半年,世界粮食危机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粮价上涨的压力向国内传导。中储粮迅速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粮,确保了国内粮食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我国成为世界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
当前,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交易已经成为引领市场行情走向的“风向标”,成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有效载体。目前,2014年成立的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与29个省级交易分中心联网交易,定期开展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在全国基本形成了统一、竞争、有序流通的粮食竞价交易平台,力求实现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较为有效地引导粮食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粮食库存数量是一个国家粮食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涂圣伟说,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粮食产需处于紧平衡的人口大国来说,必须要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建设,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要坚持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近年来,我国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相继取消了大豆、油菜籽、玉米临储政策,调低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市场化收储留出了市场空间,形成了多元市场主体收储的新格局。国家在发挥国有储备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鼓励和支持企业存粮,发挥好周转储备的市场调节作用。
不断完善粮食储备法律法规,加快提升依法管粮管储水平,依靠法治手段确保储粮安全。如今,中央储备粮有明确的储备管理相应法律,但是,数量庞大的政策性粮食却缺乏专门的法律保障,有必要通过法律法规建设,使得粮食的收储以及日常仓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全面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建好用好储备设施,调整优化设施布局;加强信息化建设,持续推动仓储智能化;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实施科技兴粮。(刘慧)
据了解,我国粮食仓容总量达到6.7亿吨,无论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个中央储备粮库和政策性粮库,还是地方储备粮库,粮食数量充足,质量良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粮食底子薄,没有周转回旋余地,稍有灾害就有断粮之虞。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流通体制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购统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粮食生产不断取得丰收,从供给短缺转为基本自给,丰年略有盈余,为粮食储备制度建立创造了条件。1990年,我国抓住粮食丰收的机遇,建设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实行国家集中有效管理,以丰补歉,调剂余缺,正式建立了新时期中国粮食储备新制度和新体系。
国家在建立中央储备粮食体系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地方粮食储备建设。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粮食主销区,不断深化与粮食主产区的合作,甚至在产区建设粮库,增强地方粮食储备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中央、省、县(市)三级储备体系,建立起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的粮食储备制度和体系。
储粮千日,用粮一时。储备粮的政策目标就是赈灾、稳市、恤农。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建立以来,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协调行动,经受住了1991年淮河全流域大水灾、1993年至1994年通货膨胀、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世界粮食危机等自然灾害、粮食危机的冲击,一次次化险为夷,保持了粮价的总体稳定,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储备粮投放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2007年上半年到2008年下半年,世界粮食危机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粮价上涨的压力向国内传导。中储粮迅速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粮,确保了国内粮食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我国成为世界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
当前,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交易已经成为引领市场行情走向的“风向标”,成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有效载体。目前,2014年成立的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与29个省级交易分中心联网交易,定期开展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在全国基本形成了统一、竞争、有序流通的粮食竞价交易平台,力求实现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较为有效地引导粮食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粮食库存数量是一个国家粮食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涂圣伟说,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粮食产需处于紧平衡的人口大国来说,必须要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建设,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要坚持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近年来,我国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相继取消了大豆、油菜籽、玉米临储政策,调低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市场化收储留出了市场空间,形成了多元市场主体收储的新格局。国家在发挥国有储备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鼓励和支持企业存粮,发挥好周转储备的市场调节作用。
不断完善粮食储备法律法规,加快提升依法管粮管储水平,依靠法治手段确保储粮安全。如今,中央储备粮有明确的储备管理相应法律,但是,数量庞大的政策性粮食却缺乏专门的法律保障,有必要通过法律法规建设,使得粮食的收储以及日常仓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全面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建好用好储备设施,调整优化设施布局;加强信息化建设,持续推动仓储智能化;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实施科技兴粮。(刘慧)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2013-07-21
2013-06-08
2013-07-22
2013-06-08
2013-06-08
2023-12-12
2013-09-12
2013-09-08
2013-09-05
2023-01-27
最新资讯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