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汽车人才,优化营商环境,唤醒“沉睡专利”

时间:2023-08-17 08:14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加快培养智能网联汽车复合型创新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全国人大代表、零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懿艳提交《关于加快培养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的建议》,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面临的人才之“困”。

  刘懿艳建议,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及发展规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同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学研”形成合力,例如,完善“政府—高校—产业—金融”科研成果孵化生态链;促进产业人才与高校人才“双向流动”;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就跨学科、跨领域项目开展联合攻关等。

  “优化营商环境”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嘉定区工商联主席、上海凯泉集团董事长林凯文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民营企业家,他深刻地感受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法治化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展望未来,林凯文认为,营商环境的改进没有止境,“希望各级政府保持改善营商环境政策的法治化、连续性、连贯性,并正确理解与民营企业的‘亲清’关系,真正了解民营企业的需求和实际困难,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在撰写提案时,林凯文还将目光投向“消防产品”,建议恢复消防泵等部分消防产品的CCCF强制性认证,按照消防供水系统国家标准进行验收,严把现场测试关,并出台政策,规定供水系统竣工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设备的性能检测。

  如何让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于产业化,从而真正把科技变成生产力?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主任司徒国海就如何促进“沉睡”发明专利实施给出自己的建议。司徒国海认为,目前高校和院所的专利权人与企业的需求匹配度不高,一方面,存在大量“沉睡”专利,“有货无市”;另一方面,很多企业面临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对新的产业技术需求旺盛,但是获取渠道有限。此外,专利产业化“中间阶段”链条不完备,缺乏实施专利产业化的高端专业人才、资金、设备和场地也是目前面临的障碍之一。为此,司徒国海建议在已有的“揭榜挂帅”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技术供需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产学研能级。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