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剧院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驻场宛平剧院
任何文化要得以立足并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具备自身的独特性和主体性。这一点在代表委员们的认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社会和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些代表委员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的自信之基和力量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瑰宝,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精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认为,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开展理论创新。中华民族具有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坚持植根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复兴传统文化,更不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替代马克思主义,而是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为此,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关键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包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时代要求和实践需求,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应用。同时,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使其更加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借鉴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教育、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冲突加剧,战火频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崇尚和平、实事求是等特质,经过时代推进和理论创新转化,可以为世界寻求和平与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和理论资源,“比如中华文化中的大同理想,就与******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
今年3月5日至8日,恰逢全国两会期间,上海歌剧院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驻场宛平剧院,为上海徐汇7000余名师生带来公益演出。此轮公益演出之后,还将走进校园、社区。
“惠民普及不能仅仅靠大型剧院。”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说,要高度重视中小型剧场和人民群众家门口的艺术空间,将其作为主要文化惠民阵地,进行有序的内容开拓。他建议,大力开发运用社区文化中心等各类文化设施,联动博物馆等公共场馆,共同开发跨界普及项目,免费向公众开放,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市民身边的各种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的拓展,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一直关注的议题。今年元旦起,上海音乐学院内6栋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工作完成后,校园逐步向社会开放。“市民进入校园,不仅能看到漂亮建筑,还能享受丰富的文化资源,第一个月参观人数就破万。”
在他看来,应该将学校的高水平场馆与高品质公共空间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他建议将高校高水平艺术场馆与公共开放空间纳入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推动管理与运营专业化、规范化,设立专项支持资金,凸显高校在文化事业发展和美育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如果说空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则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非遗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重要的共同记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调研后发现,地方性中医药非遗项目大多被保护在医院、诊所等环境,与群众距离远,且历史资料的保护研究能力不充分。他建议,有条件的、中医药文化具有特色的市县推进基层中医药博物馆、文化场馆建设,并征集散落于民间的,尤其是缺少保护的中医药非遗文物、史料等加以保护。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如何让中华文化扬帆出海、唱响世界,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然而,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黄勇平教授调研后发现,中华文化国际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境外平台垄断的影响,内容推广和分发渠道有限。
他提出了以下建议,以建立健全的机制鼓励数字文娱企业“走出去”。首先,需要加强文化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网络公司、电商平台的沟通协调,以畅通开展合作的信息渠道。其次,需要推动中国互联网企业从单一的产品输出转变为平台提供者与数字生态构建者,承担起更深度全球化的角色。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机制,以鼓励数字文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并购,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最后,需要加强与国际数字娱乐市场的合作,以推动我国数字文娱企业更好地走向世界市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