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做客“2024民生访谈”回应市民关心的问题
最近,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在“2024民生访谈”节目中回答了市民们关心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碳普惠等话题。
2023年,上海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达87.7%,比2013年的66%提高了21.7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的年均浓度也下降了一半以上,从2013年的2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14微克/立方米。此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其他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也都有显著下降,蓝天白云已经成为了上海的常态。上海的环境保护工作在2023年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强道路扬尘控制、推广清洁能源等方式,同时,也希望市民朋友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上海。
不过,截至4月16日,上海市已经连续16天出现空气质量指数超过100的情况。其中,有1天出现重度污染,3天为中度污染,12天为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或臭氧。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海的空气污染天数减少了一半,只有9天。
晏波表示,今年空气质量的波动反映了上海近年来在蓝天保卫战中取得的明显进步,同时也体现了全社会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仍具有很大空间。
今年前期空气质量波动主要集中在1月和2月,部分原因与气象条件有直接关系。首先是冬季上海盛行北风、西北风,比较容易产生污染输送。第二是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前两个月的静稳天气比去年多了23天,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第三是湿度,今年截至目前的空气湿度均值处于历史高位,高湿度有助于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PM2.5主要组分的生成和转化。据分析,今年大气扩散条件是近十年来最不利的。
“不管天帮不帮忙,人都要百分百努力。”晏波表示,大气污染治理遇到瓶颈,不能强调气象条件这种外在因素,要找自己的内在原因——本地排放量仍在增加。今年前两个月,上海用电量比去年同期增多,工业活动更活跃,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同比增加7.4%、6.7%,一些社会节庆活动也在短时间内让PM2.5的浓度飙升。
但晏波强调,控制本地排放不能“一刀切”,“要处理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不能把所有减排和管控措施建立在简单的关停上”。
近年来,噪声已成为困扰许多市民生活的问题之一。晏波介绍,噪声类投诉中,投诉量最大的是社会噪声,如广场舞噪声、小区装修噪声等,接近相关投诉总量的70%;其次是建筑施工噪声,包括夜间施工、道路工程等,占相关投诉总量的25%。
从时段来看,夜间噪声的投诉量高于白天。《2022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夜间时段的平均等效声级为46.8分贝,较2021年下降0.9分贝,但仍未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低于45分贝,与市民对安宁和谐环境的更高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只依靠刚性执法,并不能完全持续有效地控制噪声问题。“有时候要刚柔并济,借助基层治理的力量。”晏波表示,相关部门准备推出公共场所噪声的柔性管理机制,以规约等方式促进社会自治共治。比如,公园绿地广场舞的管理,将向社会公示具体的义务,明确活动管理方、组织方的责任,具体包括:活动时允许用什么设备、喇叭调到多少分贝、设置抑制噪声和声音监测设施等。
小区更要积极发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的作用,由他们牵头,排摸小区里具体的扰民噪声源:哪户近期装修、哪家有宠物、哪些人喜欢唱歌演奏、哪里集中停放机动车、哪些变压器和水泵老化了……彻底了解后,逐个研究沟通解决。
“规约可以‘先礼后兵’,不履行规约的,先劝阻、引导,不履行三次以上的,再上执法措施。”晏波表示,通过柔性的规约和刚性的法律法规,“刚柔并济”,力争把分贝降下来,把幸福指数提上去。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和城市已开展碳普惠工作,上海的进展如何?晏波透露,上海正在抓紧开发一系列的碳普惠减排场景和项目,让碳普惠彻底“落地”。目前正在开发的碳普惠减排场景和项目有6个,涉及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纯电动乘用车、居民低碳用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领域。
之所以选择这些领域进行试点,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这些领域均有较为成熟的科学方法来支撑,能够将绿色低碳行为量化为具体的“减碳量”。其二,这些领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让公众便捷地参与碳普惠活动,更容易感受到绿色生活带来的益处。
据透露,上海市正在公开征集碳普惠方法学,旨在通过各种途径发掘更多的碳普惠应用场景。同时,上海市碳普惠管理运营平台正在加紧开发,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通过建立个人碳账户和机构碳账户,将不同减排场景中形成的碳数据通过区块链的方式汇聚在一起,实现减碳行为“一键查询”。碳普惠是指通过鼓励和推广各种形式的低碳行为,促进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碳普惠方法学是指一系列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激励机制、市场机制、技术手段等。通过公开征集和开发碳普惠管理运营平台,上海市旨在推动碳普惠项目的落地实施,实现碳中和目标。
目前,碳普惠积分商城正在建设中。未来,市民将在这里使用积分兑换他们喜欢的商品,或者使用积分兑换绿色出行抵扣券、网红餐厅折扣券、观影优惠券以及大型赛事活动名额等商品。这些商品非常受欢迎,因此使用积分兑换它们是非常有价值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