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杨宽先生诞辰110周年暨杨宽著作集出版座谈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馆举行
近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馆举行了“纪念杨宽先生诞辰110周年暨杨宽著作集出版座谈会”,这标志着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宽著作集》13种15册全部出齐,涵盖了杨宽70多年的学术生涯主要成果。
杨宽(1914年-2005年),江苏青浦白鹤江镇(今上海青浦白鹤镇)人,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学系,是光华大学国文学系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学术生涯始于他与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等史学大家的合作,师从吕思勉,成为“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中国上古史、中国古代科技史、度量衡史、古史分期、古代农民战争、重要历史人物、历史地理、文物考古、学术文化以及陵寝都城制度等方面,在诸多领域都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因此被誉为上海史学界的一座高峰。杨宽的著作丰富多彩,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方方面面,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中国史纲要》、《中国史论》等。此外,他还参与了《辞海》的编纂工作,以及《中国古代哲学史》等多部重要史书的撰写和编辑工作。除了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杨宽还是一位富有远见和领导才能的人物。他是复旦大学历史系与周谷城、谭其骧并列的首批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上海博物馆、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的重要创建者和最初的主持工作者。他致力于推动中国史学界的发展,提倡历史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方法,对上海史学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宽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学术成就和卓越贡献,使他被誉为“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上海史学界的一座高峰。
2018年,上海市社联推选出首批“上海社科大师”,包括杨宽在内的68位已故社科界著名学者当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通人”,他们是在学术史具有重要地位的通儒大家、学者,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守护者、历史记忆的述说者。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说:“对大师的纪念,更多的是要弘扬他的治学精神,让更多人阅读大师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学术事迹和治学精神。杨宽先生的作品不仅是学术专著,更是历史学的里程碑式作品,充分体现了杨宽先生的学术高度和家国情怀。”
上海人民出版社与杨宽先生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自1955年《战国史》开始,杨宽先生的主要著作几乎都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世纪初,杨宽即表达了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集的愿望,并制定了“杨宽学术系列”的目录。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孙瑜介绍,举办这次座谈会,既是为纪念杨宽先生诞辰110周年,也期待通过《杨宽著作集》的出版,让这座上海乃至全国史学界的高峰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父亲一生奉献给历史研究的学术事业,他早年参加古史辨派的学术活动,就摆脱疑古思潮的影响,被学术界评为‘疑古’派之外的‘释古’派。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出版了经过多年精心研究的《战国史》,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他的一生,完成了《西周》《战国》两部断代史,又撰写了冶铁史、陵寝制度和都城制度等数部专史,还有《中国历代尺度考》《墨经哲学》《中国上古史导论》等小册子和200多篇学术论文。”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宽长子杨善群提到杨宽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他的代表作《战国史》在20世纪50年代初版时仅20万字,到80年代再版时扩充到40万字,几乎增加了一倍。到90年代三版时,又做了许多调整和修订,篇幅扩展到56万字。”
杨宽对学术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史学研究著作之外,他还担任过博物馆馆长之职,致力于保护文物、防止文物外流;在大学讲坛,他经常开课,培养年轻人成为史学研究人才;他还担任新版《辞海》中国古代史部分的主编,为新版《辞海》提高质量尽心尽力。
从我第一次听到杨宽先生的名字开始算起,已经过去了50年。最近,我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名为《商鞅变法》(1974年版)的小册子,已经印了70万册。根据现在的标准来看,这本书绝对是一本非常畅销的书籍。上海师范大学的虞云国教授也表示,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所长郭长刚表示,杨宽先生的研究在尤其是他独立开创的中国古代冶铁史方面具有突破性的成果,对于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黄洋表示,杨宽先生的《战国史》虽然出版已经有些时日,但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它不拘泥于传统教条,而是基于对史料的全面深入发掘,来阐述历史。黄洋主任认为,这种以史实为依据、以探究历史真相为目标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