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宫联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沉浸式解密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系列活动

时间:2024-06-12 09:47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在端午节这一天,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呈现了沉浸式的《清明上河图》多媒体版本。此外,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也来到了北京,并且在上海巡展全新登场。"书"和"话"是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这次展览将艺术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让人们在欣赏美景和品味文化的同时,度过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当天下午,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艺术剧场内座无虚席,一场名为“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众生相”的艺术讲座火热开讲。此次讲座由青年艺术家陈汉煜主讲,独立策展人罗依尔主持。她讲述了近期网络上爆红的“《清明上河图》中的小人物系列”的创作历程,并结合历史史料以及民间小说话本,带领听众穿越至宋代,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在讲座中,陈汉煜向听众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和重要性。她讲述了《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这幅画描绘了北宋时期东京汴京市井繁华的生活场景,其中包括了繁忙的市集、街道、房屋、桥梁、河流和船只等细节。

  讲座是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结合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常设展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国风悬疑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在端午期间特别策划推出的系列活动之一。除了本场专题艺术讲座,还有宋代美学体验、情景式导赏等创意活动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内轮番登场。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美学”体验活动特邀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礼仪指导梁世晓,从礼仪和服饰美学角度,为观众重现千年之前那个“烟火气”与“风雅感”并存的时代。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限定版导赏则邀请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参演演员张羴与伊锐给观众带来限时情景式讲解,观众与演员们一同走进49米层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展厅,领略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正在展出的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上海巡展)为观众提供了欣赏书法篆刻艺术的绝佳机会。该展览于6月7日全新亮相,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书家创作的275件作品展出,包括篆、隶、楷、行、草、篆刻及刻字等类别,占据了41米层和33米层整整两层展厅空间。此次展览的展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观众可以欣赏到不同书体的优美韵味,感受到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书家们对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探索。此次展览的举办,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欣赏书法篆刻艺术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广了书法篆刻艺术文化,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此外,博物馆内还有一个常设展览,名為“美术作品中的上海”。该展览以时间为线索,挑选出优秀馆藏作品,旨在梳理和展示上海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历史变迁以及人民生活的变化。展览展现了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上海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度。为了更好地呈现展览内容,展览还特别邀请了主讲人进行配套讲座,讲座主题为“百姓的艺术——探秘上海建筑工艺美术特色”。主讲人通过对上海的历史建筑进行分析,展示了上海独特的文化底蕴,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品味上海的建筑艺术风格和特色。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