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文物精华展在上博启幕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互鉴互融

时间:2024-06-13 11:48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正式启幕,这是一场汇集了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戈尔甘考古博物馆、拉什特博物馆、波斯波利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博物馆)270余件精美文物的展览。展览涵盖了建筑、雕塑、钱币、陶瓷、玻璃、金属、书法、绘画、织物等多个品类,其中不少伊朗文物依然影响着当今的审美,也不乏各类中国元素,它们见证了丝绸之路对文化互鉴互融的历史意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今年10月7日,期间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观众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各种精美的文物,还可以了解到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展览旨在促进中伊两国文化交流,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伊朗的文化魅力。

  走进被“波斯蓝”色包裹的展厅,目光很容易被闪耀的金器吸引。一件金色酒具,造型前端是一只狮子。虽然前腿规矩地趴着,上身却挺直,张嘴伸舌。最特别的是狮子的前腿后部生出一对扬起的双翼,护住后身演变的巨大杯子,杯身饰有平行的凹槽线,顶端还有一圈莲花图案。这只狮子酒具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古代波斯王朝的纹章和艺术风格。整个酒具的比例和形态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使得酒具看上去既优雅又具有攻击性。狮子的身体比例准确,肌肉线条生动,充满了生动的力量感。在光源的照耀下,酒具表面的金质表面泛着迷人的光芒,犹如夕阳余晖般柔和而温暖。

  这件有翼狮金来通高22.5厘米,宽21厘米,口径为13厘米,底径19.5厘米,重达1897克,目前为伊朗国家博物馆所藏。“来通(Rhyton)”一词为希腊语音译,一般是指下部留口的角形酒杯,被认为可能源于人类最早用动物角制杯饮酒的习惯,公元前2000年就已开始出现。

  细看文物,狮腿肌肉线条明晰,表情丰富,颈部和胸部覆盖的鬃毛细密繁复,与双翼上同样细致的羽毛造型截然不同。这件诞生于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50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来通,狮子前肢肌肉刻画方式为阿契美尼德艺术所特有,双翼饰贝壳纹则可追溯到洛雷斯坦金属艺术。“从阿契美尼德到萨珊王朝构筑了伊朗艺术的辉煌时代。这时期伊朗文化特色越来越清晰,起源于地中海区域的来通酒具与自己文化特色表达相结合。”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研究馆员王樾介绍,动物形象是伊朗文化很重要的元素,“草原文化对动物的认识、理解和共情与农业文明不同”。

  这样独具特色的动物形象在此次展览中随处可见。一件瘤牛陶来通,来自约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850年铁器时代,陶制的牛昂首挺立,开口藏在双角中间的头顶处,耳朵上还套着圆环;另一件动物青铜香炉造型是一只翘起尾巴的猫,来自公元12世纪塞尔柱王朝,细看通体镂空的花纹,竟藏着猛兽追逐兔子的图案,脖颈处也有鸟的纹路。

  这些独具特色又瑰丽奇异的形象,至今仍产生着巨大影响。一件高浮雕有翼神兽青铜饰板来自公元前850年—公元前550年的铁器时代,板上雕有一对男性人面羊身、长有双翅的形象,下方则是一对女性头像狮身、同样长有双翼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在如今不少奇幻电影、动漫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而一只约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39年埃兰时期的嵌玛瑙金手环,末端被设计成两个公羊头,手环上则以金珠焊连而成的联珠纹带进行装饰。这是伊朗高原金器的特色,也体现出当时金粟、镶嵌等细金工艺的成熟与精良,至今仍出现在大量饰品设计中。

  在本次展览中,“中国元素”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我们可以看到花青地白的青花瓷圆盘,上面绘有莲花、牡丹和飞翔的凤凰图案。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图案竟然在伊朗西北部的阿尔达比勒城的寺庙中被发现。这里收藏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其中许多仍在背面镌刻了当地文字中的敬语,见证了古代中国和伊朗之间的贸易关系。这些图案和文字的出现表明了古代中伊文化交流的亲密性。中国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伊朗则是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唐代锦缎,历经千余年的风吹雨打,却依然保持着光泽闪耀。这三片锦缎上分别描绘了对鸭纹、联珠对鸟纹和对羊纹,动物形象全部成对出现。王樾介绍,这些图案元素是典型的萨珊时期伊朗风格,这一时期的伊朗文化对我国的丝绸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至唐代,丝绸之路是非常热闹的,伊朗文化元素出现在吐鲁番乃至长安,甚至日本正仓院也有伊朗风格文物,它们是通过中国传到了日本。”王樾说。研究表明,由于当时商业上的巨大需求,在中国有一些人按照对方的要求来加工织锦,然后将锦缎作为贵重商品带回去销售。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文化的交流传播。这种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来说意义深远。”王樾指出,通过这种文化交流,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了解、学习、借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