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影城3号厅,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将迎来世界首映的第一批观众
6月14日上午10时,上海影城3号厅将举办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世界首映式,迎来首批观众。这些观众也是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批观众,他们将共同见证这部备受瞩目的纪录片的首映。6月15日晚,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和金爵奖评委会成员将聚集在上海,参加被誉为“亚洲第一红毯”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这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盛事,也是全球电影交流的重要平台。
这是一则关于上海电影节的消息。电影节为期10天,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电影人、影迷发出诚意十足的影视之约。不仅首映影片占比再创新高,461部影片总计放映约1624场。展映影院遍布全市16个区,还有呼应影迷需求的加场、行李寄存、餐饮服务及创新的文创产品等。影迷们当然欣喜赴约。截至6月12日晚间,电影节出票量已经超过了去年观影人次总数。今年影视节活动还首次纳入了“社会大美育”计划。一系列论坛、讲座以及交流、评论活动将成为大众了解电影文化、感受城市之美的平台。
每年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对很多人而言,是属于上海的一个名副其实的节日。他们从天南海北赶来,在影厅中会面,也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与电影、电影人不期而遇。“因为热爱电影而相聚上海,这是电影节才有的仪式感。”一位来自苏州的影迷说。
作为中国唯一国际A类电影节,本届电影节的展映片单足够亮眼,共征集到来自五大洲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参展作品超3700部。经过遴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50部参赛作品进入金爵奖五大单元的评选,其中世界首映38部,国际首映6部,亚洲首映6部,首映率再创新高。包括竞赛片在内,电影节共将展映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61部影片,其中世界首映70部,国际首映48部,亚洲首映81部,中国首映73部,世界首映和国际首映比去年提升25.5%。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是推动中外电影交流互鉴的文化码头,得益于上影节30多年的口碑积累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电影人看重上影节这个平台,也想把作品的首映首秀放到上海。”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陈果说,“《里斯本丸沉没》一直在等待上影节,在这个平台首映”。
多年来,上海连续领跑全国城市电影票房,去年又以27.97亿元登顶。这座城市,看电影的氛围足够浓郁。数据显示,在本届电影节的观众中,约七成是上海本地影迷,另有29%的影迷来自江苏、浙江、北京、广东等地,让他们聚在上海的不只是“电影”这个理由。
“电影节不仅是电影人的节日,也是影迷的节日,更是人民的节日。”陈果说,时值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上影节这一属于人民的节日继续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全方位努力提升影迷观影体验,“开票那天,一小时出票量达35.5万张,但仍有不少观众与心仪场次失之交臂。‘你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推出《锁麟囊》《2001太空漫游》等加场票,满足影迷需求。”
各家展映影院亦在各细节处惠民、便民。6家市中心电影院联手推出50场“暖意场”,以50元优惠票价回馈影迷;47家展映影院全部换上具有低故障、低延迟硬件优势的新字幕机;取票机增加投放数量,确保影迷取票排队不超过15分钟。为迎接拉着行李箱专程来沪观影的观众,大光明、美琪、和平、嘉定影剧院等34家展映影院开设行李寄存服务。天山电影院-宛平剧院影城、MOViE MOViE前滩太古里店、久事·上海商城剧院、朵云轩杜比全景声影城等,在电影节期间推出轻食冷餐、比萨套餐等,便于影迷“赶场”。
从今年电影节购票用户分布来看,年轻影迷依然是上海国际电影节购票主力军,其中18—24岁用户占比33%,25—29岁用户占比30%。本届上影节推出“电影之城”“Ga SIFF”等系列文创产品,以及多家影院各具特色的纪念票根等,让影迷可以把电影节“带回家”。特色透卡则是关注到年轻观众在社交平台分享个人体验的需求而设计的。观众可以手持透卡走上街头,拍摄最喜欢的上海的街景。“我们希望人人有参与感,即便不看电影,也可以走到街头感受上海浓郁的电影氛围。”陈果说。
“讲座现场有位观众说,电影节让他有了来上电影课的由头。”电影节开幕前,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上海市民文化节、美琪大戏院等联合举办系列讲座,帮助更广大市民了解电影历史,拓展电影知识。线下交流的同时,在微博端观看的影迷达40万人次。
上完“电影课”,市民还可参加“电影中的真善美”市民主题征文活动。“我们希望听到独到的见解和真实的声音,观众不用担心自己不够专业,不妨写得简短、活泼一些,引起共鸣和阅读快感。”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连续多年担任征文评审,征文开辟“青少年组别”让他尤感欣喜。“引导更多中小学生来电影节看片、评片,发挥电影育人功能。”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每每以预见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转型为议题,给予电影人启迪与思考。今年的金爵电影论坛共9场,将聚焦差异化发行机制、中国电影“走出去”、人工智能+电影、香港影坛新生代、IP全球多元化开发等,关注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被影迷称为“大师班”的电影学堂,将迎来陈英雄、赵德胤、比尔·尼科尔斯、岩井俊二等知名电影人分享电影创作的洞见。这两天,来自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众多院校的年轻学子积极报名参与电影节论坛翻译、字幕操作员等志愿者工作,做好一线服务的同时,更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电影人。
今年,上影节与小红书发起影迷一起来上海过“电影假日”的活动,记录下在这座城市有趣的偶遇。线上平台的参与,让上影节有了N种“打开方式”,也让电影节未开先热。
旅游平台携程与上影节共同策划的“携影同行”城市漫步路线在6月1日上线后,至12日晚,已有2000多名网友上传了影院赶场、影院周边游玩、转场速食等5000多篇攻略,互动量超过130万。本地生活平台大众点评也于5月底上线47家影院的“电影院跑图”,两周不到就引来影迷超万次打卡,平均一位影迷打卡5家影院。
“上海的电影资源特别多,除了有历史的电影院,还有大量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刘海波介绍,观众不妨按照“城市·光影: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单元展映影片线索,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影文化深度游览路线。比如去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找寻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红色文化足迹,在海派历史建筑中探访谢晋、赵丹等沪上电影名人故居,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等散布在上海各处的影视文化设施、影视院校等都是值得参观打卡的地点。“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仅可以欣赏别人的故事,也可以在城市漫步的同时阅读城市之美,创作和发现属于自己的故事。”
“希望观众通过电影节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现、分享城市的美好细节,这也是上影节作为人民的节日的目的。”陈果说。刘海波也发现,市民参与电影节的方式有很多,不少人为收集衍生品、收藏海报而来,或是在银星皇冠假日酒店楼下的咖啡馆里,享受被电影人包围的氛围。“对年轻人而言,往往只需要一个出行的理由,上海国际电影节就是一个来到上海,感受这座城市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织魅力与底蕴的足够充分的理由。”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影市场和文旅产业之间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众多影迷纷纷来到上海,享受线上线下热度互通带来的观影新体验。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仅创造了丰富的文旅消费场景,还通过各种活动让观影之旅更加多姿多彩。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邀请“一带一路”电影周,为观众呈现一场充满拉美风情的狂欢盛宴。“拉美快线”巡游巴士将沿着“拉美风情街”进行展示,展示拉美国家的文化特色,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遥远而美丽的国家。此外,电影节还将于同期举办“拉美风情嘉年华”,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到这场活动中。除了“一带一路”电影周,上海国际电影节还举办了多个与文旅融合相关的活动,如电影市场“影视政策及取景地推介会”、金爵论坛“交融与共生:电影与城市论坛”等。这些活动旨在促进电影产业和文旅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如何将电影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元化的文旅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融合的时代,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其国际化、专业化和创新性的态度,带领观众探索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观影体验,推动电影市场和文旅产业的发展。
上海国际电影节被认为是在服务影迷方面做得最好的电影节。刘海波认为,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平台上,集中了最近一年中最好的电影和影史大师杰作,为影迷提供了难得的观影机会,让他们可以感受到多元丰富的世界文化。他认为文化共享是人民城市的重要特点,而上海国际电影节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上海国际电影节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电影作品,为影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接触到最新鲜、最优秀的电影作品。此外,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还提供了多元丰富的文化体验,让影迷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扩展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上海国际电影的平台上聚集了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和影史大师杰作,这为影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欣赏到这些优秀的作品,感受到电影艺术的美妙和魅力。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