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制片人方励带着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
八年前,我决定去寻找“里斯本丸”沉船。推动我做出这个决定的,是好奇心以及想要记录这段历史的紧迫感。在2021年6月14日,导演和制片人方励带着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
这位将电影制作视为第二职业的海洋技术专家,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完成了内心深处的承诺,即让电影成为2000多个家庭希望和期盼的载体。这些家庭包括1800多个战俘家庭,他们渴望了解他们父辈的经历;还有200多个舟山渔民家庭,他们的父辈的善举和壮举应该被铭记在历史中。这位专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制作这部电影。他亲自参与了每一个环节,包括脚本撰写、场地选择、选角、拍摄和后期制作等。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为了让这部电影达到他的预期水平,并让每个家庭的故事得到生动、真实的呈现。
时间回到2013年,方励在浙江省东极岛拍摄电影《后会无期》时,第一次从舟山渔民口中听闻“里斯本丸”事件,深受震撼。“我感动于中国渔民的壮举,也放不下那些英国战俘。”3年后,无法放下这个故事的方励,决心拍摄一部面向全球观众的中英文纪录片,打捞这段历史,也打捞1800多个被人遗忘的战俘故事。“调查历史、澄清历史,要有物证,按照记载的沉船坐标,我们去搜寻‘里斯本丸’沉船,前十天一无所获,最后在相差36公里的地方找到了它,并绘制了声呐图。”
方励感慨,选择讲述“里斯本丸”事件的故事,始于一种电影人对于时间紧迫感的直觉。“在我开始拍摄这个故事时,只有寥寥几位亲历者在世,年龄都高达90多岁。”再不记录,便来不及了。2018年3月,摄制组首次来到舟山,采访了亲历“里斯本丸”事件的渔民林阿根,当时他已经94岁。而后,又前往英国采访时年99岁的亲历者丹尼斯·莫利。
《里斯本丸沉没》完全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8年来,其拍摄经历了重重困难。在英国,这一事件并不为大众所知。为了寻找战俘后人,摄制组在英国主流媒体上投放了大幅广告,最终成功与380位战俘家人取得联系,摄制组还寻访了百余座英国城镇,收集上万张历史照片,面对面采访近120位战俘后人,研读了百万余字的英文、日文材料。
《里斯本丸沉没》首映这天,多位“里斯本丸”事件的亲历者后人不远万里飞抵上海,在上海影城观看了影片首映。
简·克莱门茨和凯瑟琳·伯奇带来一块2.4千克、长12英尺、宽8英尺的石碑,她们是遇难者肯尼思·霍金森的侄女和表妹。这块小石碑,是她们为长辈准备的墓碑,上面刻着霍金森遇难时的年龄——22岁,编号——3055984.以及遇难时间——1942年10月2日。“第一次去这个家庭采访,她们带我去查家谱,还去了家族墓地,那里有一个空墓。这次,他们要把这块墓碑沉入遇难者长眠的海底。”方励说。
“我一直想感谢中国的老百姓,尤其是舟山的渔民,没有他们的义举,就没有今天的我坐在这里。”肯尼思·安德鲁·萨蒙回忆,他的父亲是“里斯本丸”事件的幸存者,但父亲余生都活在内疚中,因为他的很多战友都去世了。“很长一段时间,父亲不愿意谈论这件事。后来,他开始写回忆录,记录在‘里斯本丸’上死去的人们。”
亲历者后人菲利普·格雷厄姆·班布里奇,很感谢《里斯本丸沉没》的问世。“我妈妈一直在等待她的父亲回家,守着父亲送的洋娃娃,等了一辈子。”他说,妈妈一度无法释怀,到处打广告,询问是否有人见过她的父亲,知道他的遭遇,“她看到纪录片的粗剪版后,终于知道了父亲因为什么失去生命,释然了。”另一位亲历者家属说,“在场的中国观众,跟我们的亲人没有任何关系,但很多人流泪了。我很感动,隔着这么远的距离,还有这么多中国观众关注这段历史。”
在过去的六七年间,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这几位亲历者都已经去世了。根据国际策划焦雄屏的说法,这部电影是电影史上少有的创作作品,可以被视为填补历史某个空白的调查报告,同时也能够引发下一代对战争的思考,类似于一份报告。
我是半路出家的电影人,因为触动而决定开始制作电影。虽然我的初衷是为了记录历史,但我的方式可能有些阴差阳错。虽然这个计划已经持续了8年,但我仍然感到非常有成就感。我也明白,一旦开始,就不可能回头。在这8年的制作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会感到心累和伤痛,因为我还要面对许多未知的事情。但是,当我看到这部纪录片最终完成时,我感到松了一口气。尽管制作过程很艰难,但最终的成果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