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博物馆2024年度大展“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正式开幕

时间:2024-06-21 09:58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最近,奉贤博物馆迎来了2024年度大展——“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展览展示了来自全国30余家文博单位的124件/组展品。

  该文本内容进行了修改并扩写,具体如下:展品内容涵盖了多个类别,包括古代纸张、瓷器、青铜器、丝织品、壁画砖以及古代建筑模型等。这些展品被分为三个部分,即“天地造物”、“溯古撷珍”和“灿若星河”。这三个部分通过不同的形式,让观众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深远影响。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展示,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深邃和深厚。在展览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还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进入展厅后,观众可能会错过入口处展陈的一张残缺不全且字迹模糊不清的麻纸。这张麻纸残片出自甘肃敦煌悬泉置,比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造纸术还要早100年。

  “当我们参观文物时,往往会惊叹于其精致华美的外表与高超的工艺呈现,但对于文物具体是如何制作的、背后蕴藏着何种工艺技术、它们的出现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进程有何关联等方面却鲜少有机会深入了解。因此,本次展览从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大海中精心撷取了几个片段,从原理、技术变迁等科普性内容切入,为观众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提供一个窗口。”奉贤博物馆馆长张雪松说。

  为了让观众全方位感知文物背后的古代科技演变,本次展览还为观众提供了“亲密接触”的机会。在展厅“文物可接触”互动区域,陈列着5张纹路形状各异的商代陶片,观众可将手伸进玻璃罩触摸这些陶片。这些陶片均来自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距今已有3200年到3500年的历史,5张陶片间也有几百年的时间跨度,质感纹路呈现明显不同。观众可从陶片质感纹路由粗粝模糊转向光滑细致的触感变化中,感受商代几百年间陶瓷工艺技术的演变与精进。

  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10月18日。8月初,备受瞩目的西汉长信宫灯将在奉贤博物馆展出。

  即将迎来暑假的中小学生,在展览期间可以参加各种不同的体验活动,例如“小小讲解员”和“妙手匠心”。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可以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并且能够亲身实践,亲自动手还原古代匠人的神奇手艺。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