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水平提升 医疗费用支出下降 社区健康师“运动处方”初见成效
张阿姨,今年已经63岁的她,多年来一直受到糖尿病的困扰。为了治疗糖尿病,她前往市东医院,在医生推荐下,她去到了“运动干预门诊”,并量身定制了一份运动、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张阿姨每周参加3次集体太极拳有氧锻炼,每天还使用弹力带进行无氧抗阻运动。5个月后,张阿姨的胰岛功能逐渐恢复,血糖和血脂水平也趋于稳定,糖化血红蛋白从9.7%降低至6.1%。医生建议她停止使用胰岛素并减少口服药的种类,经过评估,她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大幅降低。这一系列治疗措施使张阿姨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她感到自己重新获得了掌控生活的能力。
在上海市杨浦区,已经有近2000名像张阿姨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和“三高”人群,在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开出了“运动处方”,有效提升了健康水平。为此,2020年,杨浦区和上海体育大学党委联手打造了创新型社会服务项目——“社区健康师”,并不断迭代升级,旨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提升医保基金使用绩效。杨浦区社区健康师3.0版于昨日启动,进一步探索形成了可落地、可持续、可推广的健康管理和保障示范样板。该项目旨在通过社区健康师的帮助,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实现健康管理和保障的全面覆盖。社区健康师是杨浦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城市社区健康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他们在社区内从事健康宣传、健康指导、健康管理等工作,通过与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居民的健康需求和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当下,慢性病发展形势严峻,影响全民健康水平。医疗需求和费用快速增长,医保基金负担加重。研究证实,科学合理的运动干预可明显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大幅减少后期医疗费用支出。世卫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的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多投1元钱预防,治疗费用就能减少8.5元,还能节省100元抢救费。
在此背景下,社区健康师项目开始在杨浦试点。最开始的1.0版共开展了160场深入社区的健康宣教,运用运动科学方法指导社区居民“怎么吃”“怎么动”“怎么防”“怎么调”,受益市民6000余人次。“1.0版侧重于健康科普宣教,受益面广,但不够深入。”杨浦区医保局党组书记徐丽珏说,“针对目标人群选择针对性不强、群众黏度不高、干预效果随访未形成闭环等短板,我们在2021年更新至2.0版。”
社区健康师2.0版的目标人群筛选更精准,运动干预持续性更强。通过健康档案的大数据筛查,家庭医生确定糖尿病早期、运动损伤、青少年脊柱侧弯等8类人群进行精准筛选和科学运动干预指导。由社区健康师制定专业的运动干预方案,一个专病人群对应一项体育运动技术手法。社区工作者联动开展随访,形成闭环。2.0版开展以来,入组患者的健康水平均有所提升,平均医疗费用支出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2021年试点项目的40名糖尿病前期患者中,35人血糖值降至正常范围,月均医药费支出减少70%。30名脑卒中患者中,23人肢体功能显著提升,月均康复费用减少60%。2023年,项目入组患者平均每月医保门诊费用均出现下降,较2021年同期最高降幅达16.7%。
据悉,最新启动的3.0版,将进一步扩大目标人群,更深层次融合体与医。相关试点在去年年底已启动。杨浦在南北医联体全覆盖开设“三高”共管运动干预门诊,为“三高”人群开展运动能力风险评估、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并推行医院院内干预、指定线下机构干预、居家线上干预三种模式开展科学运动指导。
不过,社区健康师在推广中仍面临一些难点——运动健康服务内容由浅向深推进,势必需要更多医疗、体育资源。徐丽珏告诉记者,当前试点阶段已有些供不应求,比如为保障准确性,健康评估一个人就要半小时,一名运动健康师一天能评估的市民只有20人左右。
今年以来,杨浦区医保局联合区卫健委、体育局和上海体育大学合作研发课程,引导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参加培训。目前已有百余人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开具运动处方的资质和能力。
杨浦还与高校、医院等合作。杨浦区医保局在本次启动仪式上与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世益参事工作室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体医融合大模型建立、运动处方相关政策研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与肺科医院合作授牌了肺健康管理门诊,为患有慢阻肺、肺结节等慢病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杨浦区还有一批生命健康头部企业,许多主动提出合作参与项目。以博斯腾为例,其运用人工智能和认知科技,提供以“预防式医疗”为核心理念的数字化认知障碍主动预防解决方案。仪式上,控江医院、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和14家护理院与博斯腾合作,成立了阿尔茨海默病健康管理门诊。
项目资金又从哪来?如果让目标人群自己出,那无疑会大大削弱参与积极性,不利于项目推广。目前,社区健康师项目采取前3个月免费,之后以“半公益价”收费的模式,收效不错。
患有高血压的滕阿姨说,自己参加项目后,根据社区健康师的运动处方进行针对性锻炼,特别有效,“关节打开了,人有精神头了,还结交了一批朋友,丰富了退休生活”。3个月免费期过后,她自己交了后续费用。
徐丽珏表示,许多目标人群本身并不喜欢运动,如果需要支付费用,他们可能更不愿意参与。因此,她建议,应该推动在体育运动康复领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纳入医疗服务行为。这些新技术应该根据其安全性、可及性和临床适宜性,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上海医保“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健康医保,旨在主动适应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浦区正在通过运动处方在临床中的应用,加强与市卫健委的对接,并呼吁将运动处方纳入医疗服务行为。
商业保险可以为社区健康师项目提供一定的支持。杨浦区医保局和瑞众保险已经开展相关研讨,旨在推动医保商保的深度融合,并探索开发针对慢病患者和与社区健康师项目高度相关健康商业保险产品。
如果我们能够开发出一个社区健康师项目,它能够为个体用户提供科学有效、范围广泛、资金来源可持续的服务,那么这个项目将会成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持续创新探索,以确保这个项目能够真正实现成功。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