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鹿特丹结为友好城市45周年 成为同上海交往最活跃的国际友城之一
上海和鹿特丹结为友好城市已经45周年了。在1979年11月23日,两市的代表签署了缔结友好城市协议书,这座城市成为了最早与上海结好的欧洲城市之一。如今,它更是成为与上海交往最活跃的国际友城之一。
几天前,鹿特丹市市长艾哈迈德·阿布塔莱伯前往上海,与上海市市长龚正共同签署了2024年至2028年的友好城市合作备忘录。
经贸合作是上海与鹿特丹关系密切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原因。实际上,朋友之间的长久关系和共同兴趣、价值观非常重要。同样,人与人之间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很多人注意到,上海与鹿特丹的城市气质很相似。作为上海首批荷兰语专业学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荷兰语专业负责人陈琰璟曾在鹿特丹留学,实地感受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吸收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推动城市向前发展。
陈琰璟回忆,2009年上海京剧院来到当地表演《白蛇传》,虽然观众听不懂唱词,但看得很用心,给予中国国粹足够尊重。之后,作家王安忆带着作品《长恨歌》来到鹿特丹。“我本以为只是王老师‘单向输出’作介绍,但现场有很多交流互动,大家探讨了故事情节、场景安排。看得出,台下听众对上海文化、中国文学颇感兴趣”。
两市交好是社会共识、民心所向,也是推动彼此携手45年的最大动力。自下而上的力量推动着双方越走越近,2004年两市庆祝结好25周年,鹿特丹市政府向上海赠送10万颗郁金香球茎,后者将其种在了延中绿地与高桥镇荷兰风情小镇;上海方面回赠4株白玉兰树,移栽到了鹿特丹市中心的唐人街广场。
除了官方交流外,阿布塔莱伯也积极推动民间友好。2017年,他在上海说,“两城之交应该从厨房开始。鹿特丹与上海市民应该到对方家中做客,看看对方是如何做饭、如何生活。”
“阿布塔莱伯出生在摩洛哥,是位典型的鹿特丹人,开放、包容、友善与自信。”陈琰璟回忆起2009年在市政厅第一次见到他时的场景,“听到上海有学校教授荷兰语,他非常高兴。他介绍了鹿特丹发展情况,鼓励我们要多了解这座城市。”虽然只是次礼节性拜访,但阿布塔莱伯和中国留学生聊了两个多小时。
上海与鹿特丹都临海成港、因港而兴,同属外向型经济体。20世纪60年代,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如今,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
港口航运合作一直是两市合作的亮点与基础。早在1985年,双方就开始经常性的业务学习与交流;2005年,上海港与鹿特丹港结为友好港;2022年,双方签署《关于继续加强友好港关系备忘录》。
“如今,鹿特丹港一半的贸易与中国有关。”阿布塔莱伯告诉记者,通过上海港,小到日常用品,大到起重机等机械设备,中国向鹿特丹运去各种商品,之后再销往德国、法国、比利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地。同样,欧洲商品也通过鹿特丹港上船,再运往上海。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与荷兰进出口贸易总值超800亿元,约占中荷两国进出口总额的10%。“你们生产并出口,我们接收并分销。通过鹿特丹港,中国每年能够接触到5亿消费者。”阿布塔莱伯说鹿特丹也从欧中贸易中获益匪浅,“我们每天有15万人在港口工作,这意味着有15万个家庭能从贸易中得到收入。”
上海与鹿特丹合作从港务开始,但远不止步于港务。鹿特丹是“低地之城”,拥有全球先进的水治理技术与应用场景。2010年,鹿特丹亮相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向上海市民讲述城市与水共生的故事。如今两市已经在海绵城市建设、水资源利用、污水处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不仅如此,近年来双方交流日益丰富,生活垃圾再利用、花卉园艺种植交流、共同应对老龄化……合作清单越拉越长。
“作为市长,我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通过良好的政策,为市民生活带来幸福。”在阿布塔莱伯看来,两市友好的最美妙之处在于分享,“在数学中,分享通常意味着分割;在经济学中,分享是加法,甚至是乘法。这正是城市间互联互通、互相学习甚至相互模仿的原动力。”
如今,站在45周年节点上,两市正在思考未来合作。
7月2日,龚正在会见阿布塔莱伯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两市在经贸、教育科技、港口、城市治理等领域合作,积极推动两市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持续推动航运领域合作,加强能源转型、城市治理领域的交流互鉴。
阿布塔莱伯告诉记者,鹿特丹与上海的合作领域早已超过传统的港口与航运。他提到两点期待,一点是合作设计垂直建筑社区:一栋高楼中,一楼是杂货店与咖啡厅,二、三楼是学校,四楼是医院与养老院,再往上是居民住宅,“我们希望减少城市交通用地,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给市民更多步行空间”。另一点是加速能源更新换代,“气候变暖在加剧。如果联合国预测成真,一旦海平面上升5米,荷兰的一半国土就会消失”。阿布塔莱伯希望全球有更多的氢能出口到鹿特丹港,并与上海合作推动绿色能源开发使用。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拓宽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渠道。如今,上海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鹿特丹的伊拉斯姆斯大学、应用科技大学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相信双方会在未来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合作,特别是在经济管理、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合作。
在今年10月,阿布塔莱伯将正式辞去他已担任15年的鹿特丹市市长职务。尽管如此,他对这座城市和与中国的友谊充满信心,认为长期积累的民间友好是最大的底气。阿布塔莱伯表示:“我确信我的继任者,无论是谁,都会从我这里得到明确的信息,并且会继续与上海、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阿布塔莱伯长期致力于促进鹿特丹市和上海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他认为,这些友谊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和长期积累的基础之上的。他表示:“我们两个城市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我对此感到非常自豪。”尽管阿布塔莱伯即将离开市长办公室,但他将继续致力于促进鹿特丹市与中国的友谊。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