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天工开物》连续三晚“火爆”上海文化广场 将中国智慧传播四海
舞剧《天工开物》在上海文化广场连续上演三晚,盛况空前,昨晚终于圆满落下帷幕。这部作品被誉为“十七世纪百科全书”,其所记载的,皆是明代丰富的生产技术和各式工具。舞剧的创意团队独具匠心,以宋应星在动荡岁月中隐逸著书的故事为切入点,生动地展现了这位古代学者屡试不中的挫折、艰辛的著书过程以及乱世中的艰难出版经历。观众们仿佛踏上了穿越之旅,回到了三百多年前,近距离目睹了这位“大明理工男”的坚韧人生。他凭借着自己的著作,犹如以书为帆,将中华智慧的火花传递到世界各地,照亮了历史的长河。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连续三晚的演出落幕时,高难度的谢幕环节被众多舞迷捕捉并广泛分享。舞蹈、影像与互联网的完美融合,使得这部古代奇书在舞台上、在人们心中重现生机。
以舞剧唤醒“奇书”,用匠心铸就“大美”。舞剧《天工开物》通过舞蹈艺术重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呈现宋应星的傲骨与情怀。“宋应星不仅是科学家,更是一位哲人,他的思想至今仍对我们有着启发意义。”在舞剧总导演陆川看来,“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看起来科学、理性,却也蕴含着滚烫的精神。
全剧以“赶考”“著书”“山河”等篇章为线索,展现宋应星科考六次落榜后,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工艺的经历。在一次次长途跋涉的赶考途中,他走访南方水田、北方旱地,实地考察生产现场、手工作坊,对手工业、农业和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读书人被一道名为“科举”的枷锁困住,执着追求功名,而将造福百姓、繁荣国家的科技研究抛诸脑后,这使宋应星颇为痛心。他绝了科举之念,与“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诱惑厘清界限。从此,他脱下“长衫”,用双手拥抱时代,用双足丈量大地,在黑夜中点亮科学的微光。
舞剧《天工开物》由马蛟龙、吕科镝、刘敬、姚亮等青年舞者联袂演绎,全员会“飞”的顶配阵容,让演出爆火出圈。老年宋应星的扮演者马蛟龙曾摘下“荷花奖”金奖,是希腊国际舞蹈比赛金奖得主。作为有着百万粉丝的舞蹈博主,他在巴黎卢浮宫前、伦敦塔桥下等著名地标以一把“红扇”起舞,致力于在海外普及中国古典舞并火爆全网。“许多人知道《天工开物》,但以往的影像资料中几乎没有对宋应星的描述。我被勾起好奇心,对他产生了兴趣。”在采风时,马蛟龙被其坚韧不拔、躬身入局、务实求索的精神深深震撼。他说:“这部作品里,戏剧的成分大于舞蹈,对人物的把控要很精准,有时候要稍微把自己压住一点。”在《天工开物》中,马蛟龙的表演既融合高超技艺,又贴合人物内心,让观众深深“入戏”。
《天工开物》主创团队将电影手法融入剧作,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体现在多处细节之中。舞台前后布置双层纱幕,全息投影冲击观众眼球,象征着宋应星逆行世间的空间,将舞台的实景与电影的虚幻和代入感融为一体。“整齐的赶考队列、素净的棉麻服饰、泼墨的视觉写意,舞台的精致画面堪比电影。”观众王稚逸认为,《天工开物》是一部“另类”舞剧。“不同于传统舞蹈作品的婉转叙事,这部新作中还加入了旁白,增加可看性。”
《天工开物》这部作品在舞台呈现上完美地展现了“明制美学”的独特魅力。其舞美设计借鉴了丰富的史料资料,通过对明代时期的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历史元素的深入研究,提炼出了“大、巧、简”的美学精髓。在原书中,那123幅白描绣像的插图,以其典型的明代版画风格,成为了贯穿整个舞台表演的美学线索,为观众带来了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 观众们对《天工开物》的舞台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相较于《只此青绿》那让人沉醉于艺术之美、文化之美,这部作品则让人在领略到了科技之美、工匠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它不仅展现了明代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舞台艺术的手段,将科技与工匠精神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匠人们的智慧和勤劳。
这,亦是一部颂扬古代劳动人民的赞歌。主创团队深入挖掘农夫耕种、织女养蚕、酒曲制作、工人冶炼等辛勤劳作的场景,从中提炼出丰富的动作元素,并将其凝练为舞者们生动的肢体语言。在服装设计上,团队巧妙地借鉴了明代中晚期的服饰特点,而农夫和工匠们的衣饰灵感则源自于江西万年出土的“中国第一陶”上的花纹,这些设计既展现了原始的生命力,又凸显了各自行业的独特特点。 音乐创作同样独具匠心,团队广泛搜集了劳作的原始声音素材,如打铁、浇筑、耕作、织丝等,将这些声音融入音乐中,既简朴又传神,将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和生活的真实面貌完美呈现。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海鸥剧社创作排演的话剧《文圣常》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体育馆首演
- 2.舞剧《天工开物》连续三晚“火爆”上海文化广场 将中国智慧传播四海
- 3.上海市域铁机场联络线不载客试运行顺利完成 只待年内“开跑”
- 4.沪苏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吴淞口长江隧道越江段实现双线贯通
- 5.普陀区人民医院马拉松运动康复门诊正式开诊 对跑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 6.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批复
- 7.上海浦东新区明确启动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
- 8.截至2024年9月上海市累计建成732个“美丽街区” 覆盖率达46.7%
- 9.各省医保局指导统筹地区搭建定点药店医保药品公开比价小程序
- 10.今年前三季度自然灾害频繁 财险公司在理赔方面压力增大
- 11.5家寿险公司增长动能强劲 部分公司新业务价值增幅达到了三位数
- 12.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 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90.26亿元
- 13.第七届进博会周边河道治理基本完成 采用纯物理与生物修复方式
- 14.第二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首次走出国门 5座城市获奖
- 15.世界城市日 2024版《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正式发布
- 16.奉贤区举行南桥镇“贝港城中村”改造项目签约仪式 建设周期约为75个月
- 17.维也纳爱乐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带来一连两晚交响盛宴
- 18.上海在全国冰雪旅游客源地排名中排第二位 冰雪经济潜力巨大
- 19.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彩绘涂装的东航飞机现身
- 20.上海童书展 汇聚全球新锐力量 构建青年插画家的成长摇篮
- 21.上海童书展将组织10场高水准的专业活动 汇聚国内外95位行业嘉宾
- 22.上海童书展不断深化品牌塑造 致力于成为全球童书界的风向标
- 23.上海博物馆东馆历代书画两馆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展 将于11月实现全面建成开放
- 24.湖南省泸溪县农业农村局聘请了无人机操控技术人员撒播绿肥种子
- 25.天坛公园第43届菊花展集中呈现天坛公园精湛养菊技艺和悠久菊花文化
- 26.黑龙江省镜泊湖景区计划启动“流放宁古塔”的旅游项目引发了广泛关注
- 27.第11届上海童书展将于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亮相
- 28.“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已经累计接待中外观众十余万人次
- 29.无障碍艺术的创作之路最大的挑战却是如何以平常心对待项目
- 30.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携手上海慈善基金会推出关注残障人士公益项目
- 31.上海的老洋房里又有一波重磅展览上新 正在或即将演绎精彩的海派美学
- 32.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日月光华”持续展出至2025年1月12日
- 33.盘点新晋沪上“顶流”双子山 观景平台聚集了许多拍照留念的游客
- 34.陈家镇站至东滩站区间单线总长5.87公里 共设有8座联络通道
- 35.枫泾镇正式启动古镇生产街长廊整体提升改造项目 涉及的街面总长约370米
- 36.乐高集团为本届进博会精心打造的主题装置“释放玩乐超能力”惊艳亮相
- 37.嘉定镇街道积极响应民生需求 已完成12座环卫公厕的全面升级改造
- 38.2024黄浦区“梅溪杯”原创海派新童谣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黄浦梅溪小学举行
- 39.科技出海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
- 40.历时6个月的上海市第十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在杨浦体育馆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