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剧社创作排演的话剧《文圣常》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体育馆首演
今年9月10日,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体育馆迎来了海鸥剧社倾力创作与排演的话剧《文圣常》的首场演出。这部话剧以我国海浪研究领域的开拓者、物理海洋学的杰出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先生的生平事迹为素材进行改编,不仅是对文圣常教授崇高精神的致敬,更是中国海洋大学为庆祝建校百年华诞精心准备的献礼之作。
历经九十载风雨洗礼。作为我国海洋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社团之一,海鸥剧社亲历并记录了海大的成长历程,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青年才俊,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只海鸥,在革命浪潮中孕育而生,自由地在浩瀚的海天之间翱翔。
两个月前,孙丽萍编剧初次将话剧《文圣常》的剧本提交给这个看似稚嫩的学生剧团,她内心感到一丝忐忑不安。
“这部剧的创作并不轻松,文圣常院士在海大人心中就是一座灯塔,无论是和文院士相处过的老师还是听过他故事的同学,甚至早已毕业多年的校友,所有人都对这部剧充满期待。”孙丽萍说。
据海鸥剧社指导老师、基础教学中心艺术系教师朱琳介绍,为了排演好《文圣常》这部剧,学校邀请了许多校内外的专业人士,从剧本创作、演员选定、舞美置景、日常排练等环节指导、参与工作,却坚持启用“全学生演员阵容”进行排演。对此,她解释:“我们的想法很简单,一是要坚持‘海大人言海大事’;另一方面,我们也相信他们可以做得到。”
“整场演出全程2小时20分钟,没有任何一位观众提前离开,全都沉浸在与这部剧的对话中。”回忆起话剧《文圣常》的首演,编剧孙丽萍对这群非专业的学生演员的态度由担忧转为敬佩。她表示,无论是每一句台词背后流动的情感,还是每一次人物对话拿捏的分寸,这些她不曾写进剧本的细节,都已通过海鸥剧社成员们饱满的表演传递呈现,“他们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共鸣,超出了我的预期”。
在朱琳看来,无论多难,这帮“充满了干劲”的学生都会尽力克服。自2017年指导海鸥剧社至今,她时常被剧社里的氛围打动。虽然成员们从未接触过任何系统化的专业熏陶,“甚至连台词的断句都说不对”,但一直“野蛮生长”的海鸥剧社,始终保留着最纯粹的热爱。
背负着外界的期待,海鸥剧社的成员在今年暑期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排练。身为此次大师剧的主演,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马子越对压力的感受更为强烈,“每天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排练到晚上10点、11点”。集体排练结束,马子越还会独自梳理台词到深夜,反复找感觉。
身为海鸥剧社的负责人之一,今年上大三的付晓曦也放弃了暑假,承担起道具筹备以及舞台监督的相关工作。为了确保最终呈现的效果,大到沙发摆放的位置,小到磨盘的直径,她都需要和导演、舞美老师、道具公司来回沟通确认。“导演有任何道具方面的问题,我都能随叫随到。”
首轮3场演出落幕,听着台下不断的掌声,剧社成员们都长舒了一口气。“对于一支兴趣社团而言,长周期密集的排演,考验着我们对这件事的热爱究竟有多少,任何一点退缩的想法都会在压力和痛苦面前无限放大。好在我们所有人都经受住了这次考验。”马子越说。
“在海鸥剧社,大家始终保留着一份信念感、一份对艺术的追求。”早在读高中时,热爱表演的何宇涵就曾通过社交平台了解过海鸥剧社;高考之后,如愿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他更是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海鸥剧社。虽然抱着极高的憧憬,但何宇涵表示海鸥剧从没让自己失望过。“无论是学兄学姐的能力,还是学校对剧社的支持程度,都超出我的预期。”身为海鸥剧社的现任社长,何宇涵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因为女性角色少,所以大部分女生都是在做幕后。希望以后剧社能创作出更多围绕女性的剧本,让越来越多喜欢表演的女生也能登上舞台。”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前常务副院长、著名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于2023年亲自为海鸥剧社带来了一场关于话剧艺术的专业讲座。在欣赏了同学们对经典剧目《理查三世》的创新性改编与演绎后,他由衷地赞叹道:“这一版本的演出并非简单的模仿与复制,而是充分展现了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的每一次尝试都是深思熟虑后的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在朱琳眼中,剧社成员们所展现出的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一方面得益于学校所提供的宽容与大力支持。“我们每个学期都会精心策划并举办名为‘飞翔的海鸥’的话剧周活动,在这一周内,我们会呈现大约5部由学生自主创排的话剧,学校充分给予了学生们在剧目选择和排演上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她坚信成员们的信念感深受一届又一届“海鸥人”不畏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所熏陶。“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洗礼,这只象征着剧社的‘海鸥’已经孕育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灵魂。”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文旅消费 影视与文旅的融合成为跨行业赋能新热点
- 2.海鸥剧社创作排演的话剧《文圣常》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体育馆首演
- 3.舞剧《天工开物》连续三晚“火爆”上海文化广场 将中国智慧传播四海
- 4.上海市域铁机场联络线不载客试运行顺利完成 只待年内“开跑”
- 5.沪苏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吴淞口长江隧道越江段实现双线贯通
- 6.普陀区人民医院马拉松运动康复门诊正式开诊 对跑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 7.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批复
- 8.上海浦东新区明确启动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
- 9.截至2024年9月上海市累计建成732个“美丽街区” 覆盖率达46.7%
- 10.各省医保局指导统筹地区搭建定点药店医保药品公开比价小程序
- 11.今年前三季度自然灾害频繁 财险公司在理赔方面压力增大
- 12.5家寿险公司增长动能强劲 部分公司新业务价值增幅达到了三位数
- 13.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 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90.26亿元
- 14.第七届进博会周边河道治理基本完成 采用纯物理与生物修复方式
- 15.第二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首次走出国门 5座城市获奖
- 16.世界城市日 2024版《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正式发布
- 17.奉贤区举行南桥镇“贝港城中村”改造项目签约仪式 建设周期约为75个月
- 18.维也纳爱乐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带来一连两晚交响盛宴
- 19.上海在全国冰雪旅游客源地排名中排第二位 冰雪经济潜力巨大
- 20.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彩绘涂装的东航飞机现身
- 21.上海童书展 汇聚全球新锐力量 构建青年插画家的成长摇篮
- 22.上海童书展将组织10场高水准的专业活动 汇聚国内外95位行业嘉宾
- 23.上海童书展不断深化品牌塑造 致力于成为全球童书界的风向标
- 24.上海博物馆东馆历代书画两馆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展 将于11月实现全面建成开放
- 25.湖南省泸溪县农业农村局聘请了无人机操控技术人员撒播绿肥种子
- 26.天坛公园第43届菊花展集中呈现天坛公园精湛养菊技艺和悠久菊花文化
- 27.黑龙江省镜泊湖景区计划启动“流放宁古塔”的旅游项目引发了广泛关注
- 28.第11届上海童书展将于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亮相
- 29.“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已经累计接待中外观众十余万人次
- 30.无障碍艺术的创作之路最大的挑战却是如何以平常心对待项目
- 31.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携手上海慈善基金会推出关注残障人士公益项目
- 32.上海的老洋房里又有一波重磅展览上新 正在或即将演绎精彩的海派美学
- 33.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日月光华”持续展出至2025年1月12日
- 34.盘点新晋沪上“顶流”双子山 观景平台聚集了许多拍照留念的游客
- 35.陈家镇站至东滩站区间单线总长5.87公里 共设有8座联络通道
- 36.枫泾镇正式启动古镇生产街长廊整体提升改造项目 涉及的街面总长约370米
- 37.乐高集团为本届进博会精心打造的主题装置“释放玩乐超能力”惊艳亮相
- 38.嘉定镇街道积极响应民生需求 已完成12座环卫公厕的全面升级改造
- 39.2024黄浦区“梅溪杯”原创海派新童谣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黄浦梅溪小学举行
- 40.科技出海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