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历经745年历史的妙应寺白塔披上了温暖的“毛衣”,顿时显得更加柔和可爱;地坛公园中的枫叶与银杏叶仿佛化身成了毛茸茸的玩偶,展现着俏皮而有趣的小模样;古希腊的胜利女神雕像在国博馆中以“软萌”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目光,一度成为抢手货……一股“毛茸茸”的潮流正在北京的文化旅游市场中掀起一股新的热潮。

新一代消费者更愿意为“萌经济”投入资金。据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张野教授的观点,这一趋势反映出文化创意设计的关注焦点已从“历史遗产”转向“现代生活”,使得更多的人开始愿意为情感层面的价值付出代价。

上周,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上新了一款以白塔为原型的毛绒文创——“释TA”,谐音“是它”,为庆祝白塔建成745周年。小白塔胖嘟嘟的,粉扑扑的脸蛋,围着莲花瓣围脖,顶着毛绒华盖。

“是挂件,又是冰箱贴。”12月1日,白塔寺文创空间里,设计师王空空一边演示,一边向观众介绍,“打开底座,小塔的肚子里装着一张许愿卡,您可以写下美好愿望和祝福。”

为了增加观众互动体验感,该馆还推出了毛绒白塔“生日限定款”,观众可以亲手为它穿上精致的毛衣、戴上可爱的毛线帽。30分钟内,10余位观众下单,90%是年轻观众,也有老人为孩子购买。

“绒化”的风正在席卷文创领域。地坛公园也推出了两款树叶毛绒玩偶——银杏叶造型的“杏运儿”、枫叶造型的“当红小枫”,模样憨态可掬。

“拿着它拍照,回头率百分之百。”市民万女士说,除了“杏运儿”,她还买过一款稻香村的毛绒糕点盲盒,枣花酥、状元饼、桂花糕等特色糕点都被画上了呆萌的表情。

很有趣,若能增加一些庄重气氛那就更理想了。万女士以实例说明,比如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了麻辣烫造型的毛绒花束,苏州博物馆则有柔软的“大闸蟹”毛绒制品,这些文创产品的购买过程仿佛是一场“模拟生活”,充满了仪式感。她期待在北京也能感受到这样的体验。

记者近日在博物馆和公园内对20位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发现其中高达15位市民表达了他们对参与类似“过家家”活动的强烈兴趣。在社交平台上,众多网友纷纷分享了自己愿意为“可爱”买单的原因:“软乎乎的触感,让人心情愉悦”“别具一格、充满活力”“成年后的过家家,也是一种独特的快乐”……甚至有爱好者为了追求“可爱”的体验,不惜专程前往某个城市旅游。市民邱涵便是其中一员,他特意请假前往苏州博物馆,只为体验购买“大闸蟹”的乐趣。他表示:“我非常乐意为此类情绪价值和独特体验支付,将这份博物馆的独特记忆和新鲜体验带回家。”

发布时间:2024-12-10 16:54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