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政(集团):这是一场延续了二十年从未间断的爱心接力

时间:2023-04-03 17:19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在这场爱心接力中,沪上最大福利企业——上海民政(集团)有限公司的107个下岗残障困难职工家庭的子女获得结对帮扶,深情厚意的浇灌,让109个孩子受益,他们的人生得到助力,命运获得改写。

  在这场爱心接力中,市民政局的机关党员干部初心不改、始终如一,他们的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升华,工作作风持续改进。

  在这场爱心接力中,受助者亦自助自立自强,民政集团的干部职工勇立潮头,经受市场经济的考验,推动企业平稳过渡、转型发展,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在这场爱心接力中,市民政局领导班子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历届班子始终“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将其视为加强全局的工作,推动机关党员干部走近群众察民情、深入基层解民难、沉淀真情暖人心,从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市民政局直属机关党委具体部署、组织推进、跟踪督查、反馈总结,紧抓助学结对帮扶工作的实效,二十年助学结对风雨无阻。这堂走深走实群众路线的“感情课”、践行求真务实的“作风课”真正上出了成效。

  真爱无涯,培育永不懈怠的责任担当

  时间拨回至2003年,在当时的市民政局领导班子推动下,局直属机关党委、局工会具体部署与组织协调,该局机关党员干部与上海民政(集团)有限公司属下企业的下岗残障困难职工家庭及子女开展结对助学活动。

  回忆助学结对的往事,不少市民政局机关党员干部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没什么特别”。只是,当时本以为仅是一次短暂扶助,没想到,代代坚守,一坚持就是二十年。

  每一个故事都是从一年两次的慰问开始。机关党员干部拎着大包小包的书籍、文具,趁着开学前将一份份特殊礼包送至残障困难职工家庭的孩子们手中。崭新的礼物,饱含浓浓的爱与深深的期许。

  次数多了、时间久了,除了经济层面给予资助,市民政局机关党员干部感到:帮扶困难家庭的孩子本身就像一面镜子,让自己有更多反思,在待人接物时是否有需要注意的方面,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与市民政局婚管处党支部结对的浩浩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孩子,对于外部世界的反馈很快。然而,由于父母缺乏教育方法,致使他总是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同外人交流。支部一位党员干部的孩子与浩浩同龄,两个孩子从分享作业簿开始,到一起学习,一起积累英语单词,一起收集语音库,渐渐地,浩浩建立起了更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有了显著提升。

  看似孩子的问题,背后牵连出的却是父母、家庭教育的缺位。婚管处党支部的党员干部从生动个案中找到了解决婚姻家庭难题的“钥匙”。他们举一反三,将之运用在了婚姻登记的政策制定、服务供给中——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试水婚姻家庭顾问,种种领风气之先的探索,都是为了让更多年轻父母知晓肩上的责任之重。

  结对帮扶过程中,有机关党员干部发现,有的结对孩子对志愿者的到来表现得很冷漠。尤其是步入青春期后,对“受助者”身份特别敏感。“施舍”“帮扶”,类似词汇令孩子们产生了“关系不平等”的感觉。党员干部看在眼里但不动声色,尝试“曲线迂回”,比如,送爱心物资时专挑孩子上课不在家时,面对面关心时却空手而来。着眼细节、于无声处的妥帖考量,被孩子们一一记在了心上。渐渐地,孩子们打开了自己,也开始以刻苦勤学默默地予以回应。

  二十年如一日进行爱心接力的机关党员干部,以行动诠释着“为民甘俯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民政孺子牛精神。二十年里,虽然岗位变动、人员变化,有人退休离岗、有人另调他处,但机关党员干部坚守本心、一茬接着一茬干,事无巨细地交接叮嘱着关于孩子们的种种,令他们始终有温暖港湾可以信赖、依靠。

  WechatIMG12517.jpeg

  许多人的印象中,都记着这样一位小姑娘。多年勤学苦读,她终于考入自己心仪的外地大学。然而,一人独立离家在即,父母却因身体原因无法帮忙。就在小姑娘无助之时,与她结对的市民政局办公室党支部的党员干部辗转联系到了南京的亲朋好友代为照料。开学这一天,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但小姑娘却说自己并不孤单。“助学结对通常延续至孩子18岁成年,但此后只要有需要,我们都会放在心上、保持往来、持续关注”,办公室的党员干部这样说。

  更多机关党员干部,还从生动的助人故事中汲取到政策制定的靶向、转型改革的动力以及扶危济困的使命。通过助学结对,越来越多的市民政局机关党员干部跳脱固有思维,尝试从受助者角度充分考虑情感诉求。在工作中,更加懂得换位思考的必要,他们假设自己就是一名老人或残障人士,把服务对象的需求清单,看作政府部门必须发力的民生清单。他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一步步摸清真实情况,找出解决难题的办法,让每项政策始终饱含着炽热的“人民心”。民生工作不仅应该问需于民,更必须持续跟踪,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比如,在社区康复辅具租赁试点中,局残疾人福利处应社区老年人、残障人士的需求,持续动态调整清单目录,让经过市场检验,真正叫得响、叫得应的产品输送到百姓家中,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同时,针对居民已租用的辅具产品,服务提供商也会落实远端监测,确保安全。在不少市民政局机关党员干部看来,这一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理念,也得益于助学结对中积攒下来的珍贵经验。

  爱的接力,助力培育一个个闪光青年

  持续二十年不辍的接力帮扶,改写了107个受助家庭、109个孩子的命运轨迹。他们之中,有人孜孜不倦勤奋自强,最终以知识改变命运,成功让整个家庭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截至今年3月底,经过结对帮扶的109个孩子中,累计已有79人考入了大学,94人走上了工作岗位。其中,不少人还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投身社会公益。孩子们说,“正因自己淋过雨才更想为别人撑伞”。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