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之浅见

时间:2013-05-30 22:12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返回首页
粗俗的看法都是有着自己的粗俗的市场的,在现在这个开放的世界没有哪一种观点是完全没有市场的。就好比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一样的粗俗的看法,它还是有它的相当的量的观众的,但是有没有人真正的理解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这是一个相当精致的问题。
    成聊摄云:茯苓以伐肾邪。又云:脾恶湿,甘先入脾,茯苓、白术之甘以益脾,逐水。又云:津液少者甘润之,茯苓、白术之甘,缓脾生津。洁古云:止消渴,利小便,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为主,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治小便不通,溺黄,或赤而不利。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大损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损元气,夭人寿。医言赤泻白补,上古无此说。《主治秘诀》云:性温味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其用有五:止泻一,利小便二,开腠理三,除虚热四,生津液五也。又云: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阳当上行,何谓利水而泄下。经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所以茯苓利水而泄下,亦不离乎阳之体,故入手太阳。
    《本草纲目》:茯苓,本草言利小便,伐肾邪。至东垣、王海藏乃言小便多者能止,涩者能通,同朱砂能秘真元,而丹溪又言阴虚者不宜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义似相反,何哉?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利小便。故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素》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观此,则知淡渗之药,俱皆上行而后下降,非直下行也。小便多,其源亦异。《素》云:肺气盛则便数而欠;虚则欠咳,小便遗数。心虚则少气遗溺。下焦虚则遗溺。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厥阴病则遗溺,闭癃。所谓肺气盛者,实热也,其人必气壮脉强,宜用茯苓甘淡以渗其热,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若夫肺虚,心虚、胞热、厥阴病者,皆虚热也,其人必上热下寒,脉虚而弱,法当用升阳之药,以升水降火。膀胱不约、下焦虚者,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乃火投于水,水泉不藏,脱阳之证,其人必肢冷脉迟,法当用温热之药,峻补其下,交济坎离。二证皆非茯苓辈淡渗之药可治。故曰:阴虚者不可用也。仙家虽有服食之法,亦当因人而用焉。
    在苦的生活都有人去尝试,在粗俗的问题也有人去回答。你可以简单的说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就是一个十分粗俗的问题,但是就是这样粗俗的问题还是需要大家极力的去回答的。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