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研考国家线 考生数量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教育部最近公布了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即研考国家线。数据显示,今年许多专业的研考国家线纷纷上涨。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全国438万名考生今年的数量比去年下降了约36万人,降幅约为7.6%。这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今年的研考国家线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主要是因为许多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导致竞争更加激烈。
考研人数减少,但是分数线却上升了,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相比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线,学术学位类和专业学位类将合并为一张表格公布。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专硕的分数线将和学硕的分数线相同。如果专硕的分数线和学硕的不同,将在同一学科门类具体说明,代码第三位数字为5的是专硕。这一变化对于考生来说影响重大。因为学术学位类和专业学位类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两大类,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培养方向和学位类型。而将两者合并为一张表格公布,则意味着考生需要更加关注和专业学位相关的信息,而不是学术学位。此外,对于代码第三位数字为5的专硕,这也意味着考生需要注意这一点。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以往,学硕的分数线往往比专硕高一点,今年研究生扩招的更多名额放在了专硕,大多数专硕和学硕分数线一样,反映了国家研究生深层结构的调整在起作用。202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已经接近60%。“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的信号在分数线上也有了体现。
上海电机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吕红芳解释,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中,往往认为专硕研究生要比学硕研究生的含金量低,这其实也是许多人的误解之处。扩大专硕的招生规模,并非代表着学硕研究生不吃香,而是按照当前学生的就业情况所作出的政策调整。
以前,有些用人单位会因为专硕的分数线比学硕低,从而认为专硕人才的质量不如学硕。现在,整个社会对专硕、学硕的“刻板印象”也在逐渐扭转,在企业招聘人才时,对专硕的“不待见”和偏见正在逐渐纠偏。
“此外,不少专硕招收的是非全日制学生,在周末上课,这更适合已经工作的人继续深造。”樊秀娣补充道,这一方面说明人们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考生的选择更务实,并不是纯粹为了高学历而考研。
对比2023年和2024年的研考国家线后发现,今年部分专业的研考国家线出现上涨。
其中,涨幅最明显的专业是哲学和交叉性学科。今年,哲学专业的研考国家线达333分,比去年上涨10分;交叉性学科,2024年的分数线为275分,同样比去年上涨10分。
这两类专业每年的招生数量有限,为何分数线上涨这么多?樊秀娣分析,目前,高校、中小学和企业都需要引进思政方面的人才,因此从就业趋势的角度,吸引了不少考生报名哲学专业。同时,国家现在复合型人才紧缺,学校设置的交叉性学科专业也较为新颖,选择报考交叉性学科,也是考生根据未来就业可能性做出的选择。
除了以上两专业分数线出现上涨以外,历史学的分数线涨到345分,理学的分数线涨到288分,均上涨9分。医学是公认最内卷的专业,今年的国家线上涨到304分,相比2023年上涨8分。“虽然,大家都认为学医很苦,学时又相对较长,但是医生这一职业有较高技术含量,就业前景有保证,工作相对稳定,甚至越老越吃香,吸引了不少考生继续深造。”樊秀娣分析。此外,还有法学类专业上涨5分,文学类专业上涨2分。但是经济学类专业分数线出现下跌,今年的国家线为338分,相比去年的346分,下降8分,“这和今年数学卷的难度提升有一定关系”。
在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文科类的分数线依然保持着强劲的上涨势头,而最受欢迎的工科类专业则与去年相同,为273分。这一结果表明,考生仍然对工科专业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关注。"这说明,考生对工科专业仍然非常感兴趣。" 樊秀娣分析道,"我们正处于数智时代,国家科技经济的发展需要工程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而高端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却十分紧缺。因此,今年博士生规模扩大,其中更多的招生名额分配给工程类专业,这也意味着硕士生招考阶段需要保持热度,为博士生的生源质量打下基础。"基于这一分析,我们认为,工程类专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仍将备受关注。
樊秀娣指出,考研分数线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调整、考生报考情况、高校的招生计划以及考生的总体水平和试卷难度等。因此,考生在看待考研分数线变化时应该综合考虑,采取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