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成立 我国相关人才缺口高达30万

时间:2024-05-23 16:35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作为我国三大先导产业之一,集成电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缺芯少魂”,也不能缺少高端人才。为此,我们需要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认识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人才层级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新成立的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所引用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人才缺口高达30万。而作为我国集电产业基础最扎实、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城市,产值占全国近25%的上海也存在着10万量级的人才缺口。这意味着,在我们追求芯片自主可控、提高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技能,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达到了40万人,而到2022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了60.2万人,共计增加了约20万人。在这些从业人员中,初级人员占据了最大的比例,占总数的44.41%。中级人员则占据了36.48%的比例,高级人员占16.01%,而特级人员则占据最小的比例,仅有3.1%。可以看出,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正在逐步向高端人才集中,高级人才和中级人员的比例不断增加,而初级和特级人员的比例则相对较低。这种趋势的出现是由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竞争加剧,对于高端人才的渴求也愈发强烈。

  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郭奕武认为,美西方《芯片法案》出台后,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技术封锁措施,特别在人才方面,对涉及先进制造工艺和开发技术的相关人才都予以限制,同时留学生学习这些专业也受限,未来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越来越困难,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势在必行。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表示,当前,国家和上海集成电路领域人才供给的结构、质量与产业所急所需还存在较大差距。去年以来,上海以启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一个《意见》+十大专项计划”为牵引,积极推行集成电路“住企联合培养”模式改革,全力培养设计、制造、封测、材料等产线急需的工程硕博士。他认为,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将深化集成电路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人才供需适配。

  据报道,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由上海大学发起,并联合了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高校,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全国顶尖的集成电路学院、微电子领域和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的科研机构、集成电路企业等自愿组成。当天,还同时举办了集成电路行业专场招聘会,吸引了来自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参加,这些企业在发展战略上与高校集成电路相关学科的契合度非常高,并已建立了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该联盟旨在促进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与教育界的融合,加强产教合作,培养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集成电路人才,推动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