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再次向全球展现和传播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魅力
一张照片在影迷群里快速传播,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共鸣。这张照片是拍摄于大光明电影院前,一名女孩撑着红伞,面带笑容,一跃而起。在这个瞬间,正在这里打卡拍照的影迷们仿佛心有灵犀,捕捉到了这一美丽的瞬间,并将其定格下来。照片中女孩的微笑和伞顶的点缀,让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浪漫。同时,背景中的建筑和人群也为画面增添了更多的元素和气息。
6月14日至23日,为期10天的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为全球电影工作者和全国影迷呈现了一场盛大的节日,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光。
上海47家展映影院共放映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影片461部,共计1636场。本届上海电影节期间举办观众见面会82场,电影节总计放映量达1672场,观众见面会88场。截至6月20日20时,本届上影节观影人次达49.5万,其中28%的影迷从外地赶来上海。上海电影节以其丰富的节目单和多元化的影片选择,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迷。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观众们可以欣赏到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61部影片,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影片。
本次上海电影节以电影之名,向全球展现了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魅力、活力和影响力。
“刚开始我们以为来的观众可能大部分是华人,但实际情况是60%的观众是法国人!”今年电影节“电影发行新生态”论坛上,Heylight国际电影发行公司合伙人聂博睿展示去年参加上影节活动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近期在法国试映的场景。“这个夏天我们会在400个影院发行这部电影。”在他看来,国际电影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借此向法国观众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中国商业大片的质量很好。”
每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都是国际影人的聚会,也是电影产业的深度链接。
本届上影节征集到来自五大洲105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参赛、参展作品超3700部。经遴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50部参赛作品进入金爵奖五大单元的评选,其中世界首映38部,国际首映6部,亚洲首映6部,首映率再创新高。包括竞赛片在内,本届电影节共展映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61部影片,其中世界首映70部,国际首映48部,亚洲首映81部,中国首映73部,首映率连年提升。
五大单元的22位评委,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位嘉宾也在电影节期间相聚上海。评委、德国导演马蒂亚斯·格拉斯纳说:“我希望来上海参加电影节,开拓文化视野,通过电影看到在德国不太能了解和看到的文化。”
衡量一个国际电影节的尺度,除了竞赛和展映的电影,还有国际市场的活跃度。“中国市场对国际电影行业的吸引力从未减弱。在全球影视行业集体复苏进程中,上海国际电影节有着重要作用。”今年,137家海内外影视机构亮相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电影市场,泰国文化部、韩国KOFIC、波兰电影协会、伊朗法拉比基金会等“老友”带着更多制片公司再次设展,来自沙特、英国、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近年“新朋”也纷纷前来寻求合作机会。“去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发行的中国影片数量在所有国家中排第六。”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影中心的代表表示,希望进一步增加中国影片在吉尔吉斯斯坦及整个俄语国家和地区的发行。
“我们很重视上影节的电影市场。可以说我们的很多中国客户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这个平台。”IMS马来西亚拍摄基地商务拓展总监李欣瑜表示,中国剧组占了基地客源的45%,排在后面的是英国和美国。“IMS很希望中国等外国剧组来,不纯粹冲着经济贡献,也希望能向海外剧组学习更专业的制作知识。”
为行业源源不断地发掘、支持和输送新人,是国际电影节的使命。印度导演阿比拉什·夏尔马凭借《以火之名》获得今年上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最佳导演奖,这是他的第二部长片。“来上影节之前,我甚至没有预算组织放映。”阿比拉什在上海看到很多观众排队观看,为影片鼓掌,获得很大鼓舞:“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我很高兴来到上海。”
这几天,市民肖文君去了5次上海影城SHO,几乎随时都能看到影迷在这里进行独有仪式:手持电影票,以影城LED天幕和上影节海报作为背景留下纪念一刻。“今年大家手中除了电影票,还加上了上影节票夹、印章和各类周边产品。”
身处影城一楼大厅,仿佛置身于一个电影主题集市:主题邮票、文创咖啡、电影周边、IP装置……观众对电影的热爱与激情,在银幕之外延伸。上影节期间,影城边门一处布置成复古影棚的区域人气很旺。这是上影节和淘麦VIP、小红书电影联合推出的“我们都是男女主角”盖章打卡活动。“6月14日就有200多人来盖章。”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电影节开幕后人气更旺。
影迷需求让上影节有了多种打开方式:旅游平台携程与上影节共同策划“携影同行”城市漫步路线,包罗影院文艺漫步图鉴和周边餐饮娱乐消费路线,6月1日上线后网友自发上传多种玩法攻略约8500篇,互动量达490万;本地生活平台大众点评与上影节合作的“电影院跑图”于5月底上线,20余天活动覆盖全城百万人次,人均打卡5家影院,更有一人完成30家影院的打卡纪录,影迷在打卡同时贡献千余篇跑图攻略,曝光量突破500万;小红书发起影迷一起来上海过“电影假日”,记录下在“电影之城”有趣的偶遇……多伦多电影节首席执行官卡梅隆·贝利来沪参加电影节后深有感触:“和陌生人在一起共同见证一些重要的片段,这就是电影节的魅力。”
开幕前,上影节与上海市民文化节、美琪大戏院等联合举办系列讲座,帮助市民和观众了解电影历史,拓展电影知识。线下交流同时,微博端观看用户达40万人次,观众还可以参加主题征文活动。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说:“在上影节不仅可以欣赏别人的故事,也可以阅读城市之美,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
电影节,主题是电影,本质是节日。除了本地观众,还有28%的影迷由外地来沪,苏州、杭州、北京的观众数居前三位。据携程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至今,上影节带动5万人次来沪。上影节也以观影创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在普陀区普熙金融广场·PUSH艺术中心举办的未来影院,汇集全球顶尖的头显硬件供应商,为观众带来26部国内外沉浸式体验作品;“一带一路”电影周系列活动之一的拉美风情嘉年华在比斯特购物村展开,吸引逾7000名游客参与;黄浦文旅集团召集辖区4家展映影院与南京路、淮海路两大商圈联动,观影购物享优惠。
“电影节不仅是影人的节日,也是影迷的节日,更是人民的节日。”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陈果说,上影节这一属于人民的节日继续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努力提升影迷观影体验。6家市中心电影院联手推出“暖意场”,以50元优惠票价回馈影迷,总计50场;为迎接拉着行李箱专程来沪观影的影迷,34家展映影院开设行李寄存服务。
过去,不少影迷要在上影节“赶场”,辗转城市各处影院。今年上影节在排片策略上创新,将系列电影和具有相同元素的影片集中放映。肖文君今年最想看的杜拉斯诞辰110周年系列全部影片,可以在艺海剧院或兰心大戏院看齐。“‘扎营’一家影院,把路上辗转、外出觅食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电影上,很过瘾!”
“城市跟电影之间是一个相互定义的过程。城市本身孕育了上海电影,我们可以在城市里发现跟电影有关的很多场所,这些电影也让我们去更好地想象这个城市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北影节策展人沙丹表示,“上海是少数几个可以用城市命名电影的地方之一。”
新片首映与经典再现,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的两根主脉络:在世界首映和国际首映比去年提升25.5%的同时,上影节坚持赓续城市文脉,传播城市文化。本届上影节开幕影片是由郑大圣、崔轶导演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上映的同题影片是中国影史佳作,2018年上海歌舞团创排的同名舞剧常演不衰。此次焕新表达,再次彰显上海的鲜明底色。
包括这部开幕影片在内,今年上影节的“城市·光影: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展映单元中还精选国产新片和不同时期的上海题材作品:新配沪语版《乌鸦与麻雀》、1949年公映的《三毛流浪记》、记录上海改革开放初期工人生活的《都市里的村庄》、导演贾樟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作的主题纪录片《海上传奇》等,让观众从不同时空欣赏上海的多面光彩。本届上影节特别策划的“幽兰雅韵:戏曲电影新萃”暨长三角戏曲电影展,运用新科技、新理念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京剧电影《锁麟囊》6月7日甫一开票即告售罄。
“上海的电影资源特别多,除了有历史的电影院,还有大量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刘海波发现,年轻人参与上影节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追随展映电影的线索,去探寻电影背后上海的红色文化纪念馆,或者在海派历史建筑中探访谢晋、赵丹等上海电影名人故居。“对年轻人而言,往往只需要一个出行的理由。上影节就是一个感受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织魅力与底蕴的足够充分的理由。”
上影节上,导演陈可辛回忆年初在上海拍摄电影《酱园弄》的经历,“这部作品的成功拍摄,离不开上海的支持。”他直言被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上海城市精神深深感染,把这座城市称为“传奇诞生的地方”。
张艺谋将执导《三体》电影的消息在本届上影节一经“官宣”,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IP全球多元化开发的潜力与想象”“人工智能+电影”“电影市场焕新升级”等行业前沿问题在上影节金爵电影论坛和多项活动中由资深业内人士头脑风暴、深入探讨,给予从业者和观众启迪与思考。
人工智能青年科学家戴勃在科幻电影周开幕仪式上表示,对于“人工智能+”的行业和场景,我们既要心存敬畏,也要合力把握住这一轮AIGC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共同构建未来的数字化内容生产方式。在上海市松江区政府的支持下,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松江区政府联合成立了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结合“算力池”和“应用场景(基地)”的运作模式的平台,助推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建设。该项目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在电影和数字内容制作中的应用,探索如何将AI技术应用于电影的各个环节,包括剧本创作、拍摄、后期制作、发行和营销等,以提高电影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今年的上海电影节呈现出长尾效应,一系列与上影节紧密相关的展览将继续展开。其中,“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将会继续在上影节期间举行,为观众带来更多的电影艺术体验。除了“造梦现场”,还有一件与上影节无缝衔接的展览——“张园&茂名北路时代光影艺术展”。这个展览将电影与历史建筑、城市更新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此外,“AI+影视基地”也将继续在上影节期间发力,通过技术与电影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上影节作为一个电影交流的平台,不仅致敬过去,书写当下,更引领未来。它将继续为观众带来最好的电影体验,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为未来的电影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