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东馆重新向公众开放 可在小程序上预约未来14天的参观名额
上海博物馆昨天发布了公告,宣布上博东馆将于明天重新向公众开放。从今天12时起,观众可以通过上海博物馆官方网站上的“上海博物馆参观预约”小程序预约未来14天的参观名额。
在5月21日“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特展闭幕之后,上海博物馆东馆宣布暂停开放,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施工布展。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上博东馆已经完成了开放“三部曲”中的第二节点,并重新开放。这次重新开放,上博东馆将新增1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使得展览的开放面积达到了展陈空间的80%左右。同时,日接待限额也将提升至每天2万人次。此次展览的策划和布展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在展览的策划过程中,博物馆工作人员深入研究了三星堆和金沙古蜀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致力于将最优质的内容呈现给观众。
上博东馆重新开放后,观众将有机会欣赏到四个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系列常设展厅,包括陶瓷馆、玺印篆刻馆、玉器馆和货币馆。此外,还有两个专题展厅,将展示考古馆“考古上海”展和陶瓷专题馆“China·世界:陶瓷与中外交流”展。除了四个常设展厅和两个专题展览,观众还可以在全新打造的古代文明探索宫、数字馆“山水江南”展、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和文创旗舰空间四个互动体验空间中,欣赏到各种文物修复师的现场工作,体验考古挖掘的乐趣。小朋友特别可以在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中,与专业修复师一起完成一些小任务,学习文物修复的基本知识。观众在参观上博东馆时,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古代文物,还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是一次非常有趣、有意义的体验。
上博东馆重新开放后,特展和专题馆将持续推出:7月3日起“千年万念:陈世英半世纪珠宝艺术”展将开幕,8月即将举办“宝塔乾坤:圆应塔遗珍展”等,而“江南造物”专题馆也将于7月底前开放。
走进玺印篆刻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来自世界不同古老文明、不同材质的印章:有着甲虫外形的古埃及蜣形滑石印、镌刻星形图案的两河流域八芒星纹石印、四只鹰翅膀相连的巴克特里亚四鹰纹铜印……“我们想在世界古代文明印章主要起源体系的大背景下讲述中国印章的发生与发展。”工作人员介绍,1996年开放的上博中国历代印章馆是海内外首个中国印章专题陈列馆。基于学术研究的持续推进,该馆更名为“中国历代玺印篆刻馆”在东馆亮相,展出文物573件,较之前增加近百件,其中新品达35%。
同样位于上博东馆二层的玉器馆,进门处陈列的石家河文化玉神人,曾被印在上博门票上,被认为是上博“形象代言人”。它的背后,则是从夏至清的9件不同时期代表性玉器。馆内展出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近350件/组玉器,新增绿松石、玛瑙、翡翠等品类。其中,近80件重点展品配备详细说明,40件重点展品有拓展性数字导览,辅以线图、拓片、复原图或动画等展陈形式多角度讲述。
来到三楼,陶瓷馆展出面积近1800平方米,在原有体系基础上遴选558件/组具有代表性的馆藏精品,展品总数增加了近百件,近50%的展品是首次亮相。在展厅中间,环形玻璃展柜里陈列着来自汝窑、哥窑的瓷器,“雨过天青”“金丝铁线”这些富于传奇色彩的颜色都能在这里一睹真容。
同在三楼的货币馆,进门处的陈列从一件西汉贮贝器及被认为是货币起源的贝开始,延续到如今人们熟悉的信用卡等电子货币以及代表移动支付的二维码——在原先经典展陈基础上,上博东馆的货币馆已是第五次陈列改建。这里共展示馆藏钱币6000余件,是原先展陈数量的近两倍,也是上博东馆展示文物数量最多的常设展厅。
据介绍,随着四个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系列常设展厅开放,加上已开放的青铜馆和雕塑馆,上博8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中6部已揭开神秘面纱。
陶瓷曾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上博东馆此次即将亮相的陶瓷专题馆“China·世界:陶瓷与中外交流”展,是上博全新策划推出的常设专题陈列,是海内外首个以陶瓷为媒介,展现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通史陈列,旨在“书写一部浓缩的贸易陶瓷史教科书”。
走进展厅,以陶瓷为媒介展示的中外融合交流,让人大开眼界。一组来自唐代长沙窑的青釉龙柄壶、高足杯等文物,外形与中国常见器型不同,文物背后的影像竟是与它们外形一致材质不同的“双胞胎”——萨珊、粟特式样的金银器。而另一个展台的一组陶瓷文物,出现在西方油画中,例如清顺治时期景德镇出产的青花麒麟纹盘,就与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所藏的惠斯勒油画《紫色与玫瑰:六字款侍女图瓶》背景里的盘子“同款”。馆内展出的353件/组文物,近半数首次公开展出。
上海只有百年历史?上海前身只是个小渔村?这是近年来社交媒体争论不休的问题。上博东馆考古馆的“考古上海”展将系统回答。展厅正中,曾在“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上亮相、于2010年在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出土的象牙权杖无声讲述5000多年前上海先民的故事。在1000平方米的展厅里,2000余件/组文物将史前时期的“古国”、唐宋时期的“古港”和明清时期的“古城”三个高峰阶段,既从时间上展现纵向发展关系,也从空间上展现上海自西向东的发展过程,展示上海逐渐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历程,梳理出“何以上海”6000多年的城市文脉,构成一部浓缩的上海简史。
在陶瓷馆展厅的最后,一尊清代康熙时期釉下彩青花瓷瓶安然放置,这是上博东馆一个创新展项,在这个触摸文物标本互动区,观众被允许用手感受真实的文物。尽管中外博物馆已有让观众触摸文物瓷片、展品原材料的尝试,但触摸文物仍开创国内同类展览先河。“我们选择了一件胎厚的釉下彩瓷器。”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做法事先经过专业评估和特殊保护处理,在确保安全和完善相关举措的前提下,才允许观众用手感触,届时还将公布安全提示,并配备摄像头以及安保人员、志愿者等守护。在上博东馆,可触碰的展品不止这一件。在玉器馆展厅入口处,放置了一块重达158斤、未经人工雕琢的新疆和田玉籽料,供观众触摸感受其质地。
此次即将开放的四个互动体验空间,让上博东馆更好玩。走进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观众能俯瞰一间陈列着各种工作器具的工作间,上博青铜、陶瓷、书画、家具、漆器、古籍等国家级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技艺团队将轮流进驻工作,观众可看到文物修复师真实的工作状态。未来还有望开放预约,让观众走进修复工作间,近距离了解文物修复过程。
横跨三楼、四楼的古代文明探索宫堪称上博东馆的“儿童博物馆”。走上展厅中央一个巨型“夯土堆”,青少年观众可在这一“考古遗址”发掘文物,还能通过旁边的仪器测定文物年代。这个1900多平方米的展厅面向6—18岁青少年、儿童及亲子家庭,通过多种展项,让青少年观众扮演“考古学家”“修复师”“研究员”“策展人”“创意家”“讲解员”等角色,体验和理解博物馆。
500余平方米的数字馆是上博东馆全新打造的体验空间,此次推出的“山水江南”数字展借助多媒体手段将藏品内容二度创作,呈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江南山水画的风格特征。此外,还有全新的文创旗舰空间,集文化展示、非遗传承、休闲消费、互动体验于一体。
此前上博东馆试开放期间曾进行观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观众来自外省市,约10%为海外观众;约30%的观众来东馆参观两次及以上,超过47%的观众逗留3小时以上;近90%观众对东馆整体满意度超过8分。此次重启,上博东馆在服务能级方面将进一步提升。
为更好地服务观众,上博与久事集团上海巴士第四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合作,开通了便民定制公交班线,往来于人民广场馆和东馆。在人民广场馆和东馆共同开放日的11时至15时,每小时将有2辆双层巴士分别从人民广场馆和东馆双向发车。此外,上博还全新的小程序,于今天12时上线。该小程序将提供场馆导航、藏品导览、文创服务、特别展览预告、常设展览介绍、教育活动参与、探索宫体验、数字空间互动、“云”上博物馆游览、精选数字文物欣赏、精彩视频观看等一站式智慧服务。无论是参观上博还是探索数字空间,观众都将有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不少观众期待的讲解导览服务,上博东馆将继续坚持“公益服务为主、合理收费为辅”的原则,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此,“上博导览”微信小程序将提供免费线上导览讲解服务,常设展厅志愿者将定时定岗免费人工讲解。收费导览设备则包括“智慧导览”“语音导览”“AR导览”。为了让导览设备更加高效、舒适,上博与专业机构合作,对导览设备进行了技术升级。经过测试,设备触发率已达95%,大大超过了预期。此外,上博还与专业机构合作,推出合理收费的中外文人工讲解服务,让观众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展览内容。为了确保导览服务的品质,上博还与导游团队合作,为中外游客提供青铜馆中文讲解服务。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中国旅游集团公司导游将首先开展青铜馆中文讲解服务,让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明。观众们可以在明日起免费使用“上博导览”微信小程序的导览讲解服务,而收费导览设备则包括“智慧导览”“语音导览”“AR导览”。上博将一直致力于为观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展览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