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上海暑期学校戏曲课程”近日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结业

时间:2024-07-06 09:52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广播网       返回首页

  近日,第十四届“上海暑期学校戏曲课程”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成功结业。来自17个国家的外国学生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在台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艺,表演了《赵氏孤儿》、《拾玉镯》、《梨花颂》等经典剧目。在这次课程中,外国学生们不仅仅是学习了一门戏曲课程,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机会。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学习不同的戏曲风格,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台上的表演,他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在课程的结业典礼上,台上演员们眉飞色舞,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艺,而台下老师则时而卡着锣鼓点打节拍,时而从观众席“跳”起,手舞足蹈做示范。

  上海市教委资助的“上海暑期学校戏曲课程”自2011年起已在上戏成功举办十三期。在2024年的暑期课程中,超过30名来自瑞士、匈牙利、北马其顿共和国、俄罗斯、黑山、法国、巴西、哥伦比亚、土耳其、新加坡、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伊朗以及新西兰等17个国家的外国学生参加了课程。这些学生中,既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文化爱好者,也有完全不懂中文、第一次来华的体验者。与当下热门的144小时过境免签特种兵旅行不同的是,这群外国学生在上海深度体验中国文化,感受上海现代与传统交织的都市魅力。他们不仅仅是来旅行,更是为了学习、了解中国文化,通过实际亲身经历感受上海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在上海暑期学校戏曲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互动体验、实地考察、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中国的现代文化、风土人情以及人文历史。

  “最开始的水袖,有些像舞蹈,我们还演唱了《梨花颂》《穆桂英挂帅》,表演了《拾玉镯》。”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本科生Daria Oganesova去年在《汉语桥》节目中演绎古风流行歌曲《赤伶》,因此喜欢上戏腔。Daria Oganesova专业研究中国历史,但体验戏曲还是第一次。

  来自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的Kayla Grace Hamilton-Dick和同学们对中国的认识,完全来自此次上海行。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与上海戏剧学院有学生交换项目。Kayla坦言:“中国戏曲复杂深奥,要做好动作不容易,我们认真模仿,课后复习。”

  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戏曲表演太难了。然而,在汇报演出时,却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坐在观众席上欣赏。共有30多个学生参加了这次汇报演出,他们准备了15个节目。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乐声响起,旦角水袖表演者们翩翩起舞,在铿锵的锣鼓点中,武将们展示了“起霸”的动作,每个学生都想要上台表演。其中,《拾玉镯》分为三组上台,《赵氏孤儿》则有六组之多。

  夏令营终于在欢声笑语中接近尾声,而上戏国际交流中心为学生们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体验活动,让人们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活动上,学生们被安排学习了制作香囊的技巧。他们用细绳穿过香囊布料,将艾草、泽兰、石菖蒲等草药装入其中,然后缝制成了一个个漂亮的花香小囊。看着这些小囊,学生们都忍不住惊呼,感受到了香囊中扑鼻的香气。除此之外,上戏的木偶剧《变色龙》也为外国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