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极端气候对城市的运行管理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最近几天,上海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5.5摄氏度,这已经是入夏以来的第八个高温日。早上9点左右,上海市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提醒市民要防范强高温对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极端天气对城市的运行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各行各业的“逆行者”们顶着烈日工作,为维护城市有序运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用汗水和智慧让城市运转得更加顺畅。这座城市也对这些敬业可爱的劳动者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
暑运以来,航空客流持续高位运行。据东航公布的数据,自7月1日至7月31日,其日均航班数超过3000班次,运输旅客数量更是超过41万人次。这样的客流高峰期间,对于东航资产旗下中国东方航空设备集成有限公司虹桥维修分部的修理工来说,他们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些修理工们每天都会穿梭、停留于一辆辆特种车辆旁边,进行着各种维修和保养工作。他们的任务是在滚滚热浪中,确保航空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同时保证旅客的出行体验。
“天气一热,特种车辆也容易‘中暑’,小问题、小故障都会比以往多不少,所以温度越高,我们越要绷紧弦。”虹桥维修分部副经理姚庆荣介绍。
正午的机坪气温高达39℃,待上几分钟就会让人感觉酷热难耐。虹桥维修分部的员工却毫无怨言,他们五六人一个小组,每天顶着烈日“照顾”700多辆特种车辆,为它们“体检”“急诊”“做手术”,就像“急诊医生”一样。
金属的车身和内部的器械经过骄阳的炙烤,表面滚烫得甚至能把皮肤烫伤,修理工们戴上防护手套,都不能完全隔绝这种体感上的烫。若是碰上更为复杂的问题,他们还要钻到狭小闭塞的底盘下进行检查维修,机坪地表温度高,他们每个人都是说躺就躺,甚至在底盘下面一躺就是一两个小时。
“咬牙忍一忍就过去了,航班生产更重要。”说这话的是虹桥维修分部特种车辆维修组班长陆金辉。他和徒弟王健卧在一辆清水车下面,仔细检查故障来源。等他从车底钻出来时,衣服湿透,拧出好几把水。“修好了,是加水泵的问题。”来不及擦汗洗手,他又带着徒弟来到另一辆食品车旁维修。
13时,室外温度已攀升到近35℃,上海普环实业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曹杨班的李元香却不急着上班,和几位工友坐在空调间里惬意地喝着绿豆汤。
6月15日,环卫公司就切换到了“夏令时”。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天最高温超过35℃的,中班师傅上岗时间从中午延后到15时,下班时间从20时延后到21时;超过30℃的,上岗时间延后到14时,下班时间也是延后到21时。
李元香说,她负责的300多米枣阳路(兰溪路至桐柏路)路段有一家上海银行,里面专为户外职工设置了“爱心接力站”,累了可以随时进去歇脚,“大家很友善,我们进去歇歇,从没人给脸色”。
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的李元香是时下沪上数万名一线环卫工人的缩影。对这些敬业可爱的劳动者,这座城市也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关爱。“鼓励大家改变观念,不要‘埋头苦干’,要巧干。”上海普环实业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曹杨班班组长李成鸣表示,班组除了错峰上岗外,清道岗位也普遍配备电动车,替代传统的人力推车,还新增了一台机扫车和一台冲洗车,每天最炎热的两三个小时里,驾驶员坐在打足空调的驾驶室内,用它们替代人工。
看不见的地下,虽然不及地面来得火热,但是防暑降温仍是重中之重。
在上海城市的各个角落,用于挖掘建设越江隧道、地铁线路的盾构设备,正在看不见的地下持续掘进。高达3至5层楼的盾构装备,在地下掘进时因设备电器产热、刀盘与土层的摩擦生热等原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堆积于隧道盾构机头位置,让操作盾构的一线人员“热不堪言”。
记者从隧道股份了解到,为了给施工人员“减负”,盾构掘进引进了数字化技术。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盾构管控中心可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盾构工作状态,读取盾构推进时的各种参数。技术人员无须再进入闷热的隧道内部,只要依托安装在盾构装备上的各类传感器,即可实时掌握隧道轴线、周边环境沉降情况、盾构设备运作状态等关键信息。
这些数据从工程现场传输至项目部及隧道股份总部管理中心,建设者只需坐在舒适的管控中心中,就能通过一个屏幕掌握隧道推进的情况。
这种“远程挖隧道”的方式,不仅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还能够在上海复杂的软土地质条件下更好地保障工程推进的质量和安全。通过运用先进的算法技术,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隧道施工风险与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盾构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效率。在算法加持下,远程挖隧道的施工过程将实现全面自动化。盾构机将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和算法,对软弱地层进行自主挖掘,无需人工干预,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此外,基于算法的施工过程将能够实时监测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从而更好地保障工程推进的质量和安全。算法系统的安全机制将实时监控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指令控制的有效性,有效提升盾构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效率。在远程挖隧道过程中,所有数据传输都将在加密保护下进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