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曾经水质堪忧,属于劣Ⅴ类,而今却变身为一幅水清岸绿、鸥鹭起舞、游客络绎不绝的美丽画卷,元荡岸线成功展现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蓬勃生机。

全长23公里的示范区元荡生态岸线预计在本月底实现全线贯通。这条美丽的岸线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好风景,更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环境的美学“颜值”成功转化为可观的经济“价值”。目前,示范区内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华为研发中心等一系列与示范区发展定位高度契合的优质产业项目落户。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为示范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标志着生态优势向经济价值的成功转化,成为新时代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标杆的典范。

元荡位于沪苏省际边界、示范区“水乡客厅”北缘,是示范区“一河三湖”重要节点。湖体水面积13平方公里,岸线全长23公里,其中上海青浦段6.2公里,江苏吴江段16.8公里。因行政归属不同,过去两地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责任划分不明晰等问题,元荡水质曾常年停留在劣Ⅴ类。

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部长刘伟告诉记者,虽然元荡分属不同行政区,但水连在一起,“各管各”的直接结果是示范区内的汾湖、淀山湖、太浦河等47个主要跨界水体,也曾面临着和元荡湖一样的问题。

元荡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是示范区首个跨界湖泊滨水岸线生态修复项目。2020年,由示范区执委会牵头的元荡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项目启动,对元荡的治理从“各管各”向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家管”转变。

“大家联合设计、相互对表、围绕水安全防线、水生态系统、水活力空间、水环境健康等形成一体化实施标准。”刘伟表示,在元荡治理过程中,共同建立“统一方案、分头立项、相互授权、轮流委托”的机制。

就这样,元荡的水治理项目成功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样板间”和“试验田”。在青浦和吴江两地的紧密合作下,通过实施达标加固环湖堤防,加强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我们致力于湖泊、入湖河道以及湖滨带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水质提前达到了2025年的水质功能目标。在元荡治理过程中,我们建立了联合河湖长制,统一了生态治理标准,并推动了联合保洁等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做法。这些经验不仅为一体化治理和联保共治提供了有益借鉴,更成为了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河湖水质状况的评估,水鸟的数量是一个关键指标。元荡生态修复工程显著成效之一,便是鸟类数量的增加以及物种种类的多样化。以须浮鸥为例,这种近年来出现在元荡湖区的稀有鸟类,每年从5月至9月在此地筑巢繁衍。

刘伟向记者透露,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鸟类汇聚,每当候鸟迁徙之际,元荡便成为它们的栖息乐园,同时也吸引了众多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