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鼓舞人心 意义重大
时间:2023-02-04 10:55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食品在线 返回首页
夏粮再获丰收,反映出粮食生产抗风险性在增强,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赢得主动,彰显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同时也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积蓄力量。新形势下,要在抓好粮食产能的同时,着力解决粮食生产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调整农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
农业农村部6月15日宣布,今年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夏粮丰收鼓舞人心、意义重大。夏粮再获丰收,反映出粮食生产抗风险性在增强,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赢得了主动,彰显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同时也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积蓄力量。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对粮食生产自身来说,疫情发生初期,部分地区农资下乡、农机上路、农民下田存在困难。然而,夏粮生产仍然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粮食生产事关落实“六保”任务,作为全年收获的第一茬粮食,夏粮丰收反映出粮食生产抗风险性在增强。
从技术层面来看,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在提升。数据显示,农业机械化水平从2001年的32%提高到了2019年的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5年的48%提高到2019年的59.2%。以夏粮为例,2003年以来,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增长不到8%,总产增长54.7%,单产提高对总产增加的贡献率达84%。近年来,我国小麦平均单产增幅全球领先。目前,我国小麦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从政策层面来看,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实施为粮食生产稳定创造了条件。这与农业基础设施在防汛抗旱中的支撑作用、与农技推广体系在防御病虫害中的保障作用有关,也与国家对农业调控手段日益丰富密不可分。从2014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推行价格收入保险等,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这些措施稳定了种粮主体的预期,降低了粮食价格波动幅度,被再次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夏粮丰收让人们再次审视粮食安全的现状。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当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2公斤,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两大口粮(稻谷和小麦)自给率达到100%,库存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以上。同时,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流通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尽管如此,非洲蝗灾危害、国际粮价波动等却在警示我们,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粮食生产要常抓不懈。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还面临不少挑战。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供给。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保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定力,不能因为夏粮丰收就放松秋粮生产,不能因为库存充裕就忽视粮食收储,不能因为财政压力就减少粮食投入。
新形势下,要在抓好粮食产能的同时,着力解决粮食生产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调整农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为此,今后一个阶段应把着力点放在以下方面: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将世贸组织许可的“绿箱”措施和非特定产品“黄箱”措施向这些地区倾斜;降低生态环境承载力低地区的开发强度,强化对土壤污染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夯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粮食产品需求。(乔金亮)
农业农村部6月15日宣布,今年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夏粮丰收鼓舞人心、意义重大。夏粮再获丰收,反映出粮食生产抗风险性在增强,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赢得了主动,彰显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同时也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积蓄力量。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对粮食生产自身来说,疫情发生初期,部分地区农资下乡、农机上路、农民下田存在困难。然而,夏粮生产仍然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粮食生产事关落实“六保”任务,作为全年收获的第一茬粮食,夏粮丰收反映出粮食生产抗风险性在增强。
从技术层面来看,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在提升。数据显示,农业机械化水平从2001年的32%提高到了2019年的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5年的48%提高到2019年的59.2%。以夏粮为例,2003年以来,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增长不到8%,总产增长54.7%,单产提高对总产增加的贡献率达84%。近年来,我国小麦平均单产增幅全球领先。目前,我国小麦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从政策层面来看,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实施为粮食生产稳定创造了条件。这与农业基础设施在防汛抗旱中的支撑作用、与农技推广体系在防御病虫害中的保障作用有关,也与国家对农业调控手段日益丰富密不可分。从2014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推行价格收入保险等,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这些措施稳定了种粮主体的预期,降低了粮食价格波动幅度,被再次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夏粮丰收让人们再次审视粮食安全的现状。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当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2公斤,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两大口粮(稻谷和小麦)自给率达到100%,库存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以上。同时,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流通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尽管如此,非洲蝗灾危害、国际粮价波动等却在警示我们,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粮食生产要常抓不懈。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还面临不少挑战。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供给。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保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定力,不能因为夏粮丰收就放松秋粮生产,不能因为库存充裕就忽视粮食收储,不能因为财政压力就减少粮食投入。
新形势下,要在抓好粮食产能的同时,着力解决粮食生产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调整农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为此,今后一个阶段应把着力点放在以下方面: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将世贸组织许可的“绿箱”措施和非特定产品“黄箱”措施向这些地区倾斜;降低生态环境承载力低地区的开发强度,强化对土壤污染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夯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粮食产品需求。(乔金亮)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2013-06-08
2013-06-08
2013-07-22
2013-09-12
2013-09-08
2013-06-08
2023-12-12
2013-07-21
2023-01-27
2013-09-05
最新资讯
- 1.打造开放合作的“灯塔”项目 让各方人员包括研发者和资本提供者都参与进来
- 2.打造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 市场规模与市场接近度等方面协同推进
- 3.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34位顶尖国际企业家共谋共促创新发展
- 4.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在浦东世纪公园举行
- 5.首届“上证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 6.秋分早晨上海最低气温在19℃—21℃ 是三个多月来最凉爽的一个早晨
- 7.第二届千年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在泗泾古镇水域举行
- 8.30余名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 在上博东馆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探索之旅
- 9.第五届普陀人才节在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 10.“大革命洪流与黄埔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 11.2024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浦东分会场亮灯仪式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举行
- 12.上海市1600余台防空警报(除虹桥、浦东机场地区外)同时鸣响
- 13.2024年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将逐步在全网车站、车厢内更新
- 14.2024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获奖名单日前揭晓
- 15.上海市正加大力度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 16.去年部分市咨会成员们提出的建议已经逐步实现
- 17.第36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拉开帷幕
- 18.“全球智慧聚宝盆伴上海发展”——访铁狮门公司高级顾问夏冠东
- 19.“上海出品”《何以中国》《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双双斩获“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 2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被授予“上海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牌匾
- 21.上海将做好“1+1+6+X”绿灰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 22.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已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境内 强度等级已降至热带低压
- 23.上海创自1978年有完整小时降水观测资料以来最大的6小时降水量
- 24.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之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论坛在上海举办
- 25.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行
- 26.上海市公安局海外人才直联平台正式启用 提升强化国际人才集聚效应
- 27.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 28.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 上海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 29.全球创新创业峰会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讲述“海聚英才”带来的改变
- 30.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共吸引全球参赛项目约12000个
- 31.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开幕
- 32.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将作为上海全新的自主品牌自行车赛事在五个新城设赛段举行
- 33.第五届“观澜论坛”在浦东新区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
- 34.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启动仪式在世界会客厅举行
- 35.上海各区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役前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欢送新兵活动
- 36.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安徽举行
- 37.沪苏湖高铁沿线最大新建站——上海松江站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 38.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将于9月28日至9月29日在苏州河水域举办
- 39.上海将推动空间信息全面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 40.以“穿越光年”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
热门推荐